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2 / 2)

加入书签

他只是在给自己的孩子上最后一课。

取舍。

是回京城拼死一搏,还是去安全的北地却要留下后代,则看小夫郎心中如何抉择。

无论小夫郎选择哪一条路,太师都不会责怪他。

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承担决定带来的后果。

无论生死,亦或是失信某人。

“明公子……”唐末迟疑,京城已是龙潭虎穴,以他对夫夫两人的了解,明公子怎舍得带黎源去京城。

小夫郎睁开眼睛,眼底深如暴风雨前的大海,很快他又淡淡一笑,说不出的妩媚邪妄,“父亲太久没见我,不知我已不是从前的无知孩童,这件事不必再议,我自有决断。”

唐末还想再说什么,黎源的脚步声已经浅浅传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不再说话。

黎源那般纯真善良的人,最好一辈子都不要沾染这些污秽。

黎源来书房见唐末不在,笑着开口,“先去洗澡。”

小夫郎乖乖点头。

黎源吹了灯蜡,推开窗户,好将蜡烛的味道散出去。

日子似乎又回到从前。

黎源早上将小夫郎送去老郎中家,自己则去忙活田里的事情。

下午再跟小夫郎一起去学校上课。

单怀安也不再到处乱跑,早上跟着唐末学艺,下午去学校读书,他学识渊博,仪态端正,在获得大牛春狗等人的认同后,也获得跟着小夫郎读书的那些孩子们的认同,俨然成为村里的孩子王。

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小夫郎会单独考校单怀安的功课,那些艰涩的策论,即便是学识颇多的读书人都听不懂。

在孩子们崇拜的眼光里,这样的单怀安也时常被小夫郎教训,一言不合就骂得狗血淋头,自此上课更是认真努力。

特别村长家的大孙子,一直以来他都是小夫郎手里最优秀的学生,得表扬最多,现在有座大山似的单怀安坐在那里,他便知晓自己孤陋寡闻到何种地步。

自此,村长家的灯烛时常燃到半夜。

村长又是高兴又担心孩子坏掉眼睛。

直到小夫郎温柔细语地劝导对方,与旁人比重要,与自己比更重要,大孙子才不再半夜读书。

单怀安气得多干了几碗饭。

秋种忙完后,一层层霜降到地面。

地里的景致不怎么好看,有的地已经收拾,有的地还残留着割掉果实的根茎,等着它们自己干枯腐败,来年再整理。 w?a?n?g?阯?发?B?u?页?ī????ǔ?????n?2?????????????????M

但是谁都没闲着,反而精神抖擞地准备进山。

大家已经选好种植灵芝的地方,等着黎源和李三郎去检查。

老郎中喜气洋洋地告诉黎源,灵芝的需求量颇为巨大。

几人商议后,决定比去年扩种一倍。

村长家二郎善于经商,黎源将供求的关系讲了讲,对方就已经明白其中道理,他又谈及梨花村及子都山的生态问题,担心过于丰厚的回报让村人被迷住眼睛,而过度毁坏生态平衡。

农人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般愚昧。

相反真正的农人都极为爱惜田地,其中自然包括一年四季不断提供馈赠的灵山。

大家都很赞同黎源的建议。

户均两亩的林下芝,近半亩的野生灵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