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2 / 2)
可侯府的势岂是那么好借的,侯夫人冷漠地看了庞雅一眼,不过一个出嫁了的丫头而已,想代表侯府,未免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面对侯夫人的眼神,庞雅熟视无睹,泰然自若。
她这是堂堂正在的阳谋,侯夫人再是不满又能怎么办呢?
如同预想中的那般,庞雅顺利地刷了一波名望,宴席结束以后,她志得意满地回到了三皇子府。
回府以后,庞雅首先要给三皇子妃请安。
门口的丫鬟进去通传后,庞雅站在门口等候,然而过了好一会儿,却迟迟没听三皇子妃叫她进去。
寒风刺骨,数九寒天站在外头并不是什么好的体验,庞雅不自觉打了一个冷颤。
这是故意刁难她呢……庞雅冷冷地笑一下。
事到如今,依她如今的地位,三皇子妃也就能使这些下作手段了。
她垂下头,眼中划过一抹暗光。
三皇子妃命中注定无子,根本不足为惧,只要她能诞下儿子……
汤婵自是不知道在三皇子府发生的一幕,过了元宵,侯府老夫人过完寿辰,汤母就准备离京了。
汤父祖籍位于大兴县,离京城大概有半天的路程,汤婵跟太夫人请示要送汤母回去的事,“……我争取三日之内便回来。”
正如汤婵所料,得知缘由的太夫人非但没有拒绝,反而关切地问了几句,“要不让老二和你们一同去吧。”
汤婵婉拒了。
假期结束,衙门开印,解瑨又回到了工作狂的状态,公务繁忙,很难抽出时间。
太夫人便作罢,叮嘱了几句路上小心,汤婵笑着应下。
有宛姨娘在,汤婵放心地将中馈暂时扔给了她,毫无负担地出发了。
这日一大早,汤婵与汤母会和,一同前往大兴县的马车。
路途中难免无聊,汤母跟汤婵讲起古来。
汤母说起了关于汤父的往事。
“……宝蝉爹爹出生在安定村的一户农户,当年他家里兄弟很多,宝蝉爹爹不上不下,个性又沉闷,不受父母喜欢。后来族中一对住在县城的老秀才夫妻无后,准备从族里过继一个孩子,宝蝉爹爹的生父就把他送到老秀才跟前,结果还真被老秀才相中了。”
“老秀才夫妻,也就是宝蝉的祖父祖母,非常喜爱宝蝉爹爹,供他读书科举。宝蝉爹爹也争气,最后真的考了出来。只可惜他中举之后不久,宝蝉的祖父母便都相继去世了,没能看见他金榜题名的一天。”
汤母说着,遗憾地叹了口气。
汤婵听得津津有味,就这么走了一路,一行人顺利进了县城。
汤父中举之后,在县里购置了宅子,成亲之后到南下任官之前,一家人都住在这里。后来汤父外放,带着妻女上任,宅子就交给了族长看管。
大兴县四通八达,又地处京城周边,十分繁华热闹。驾车的车夫根据汤母的指示,很快到了汤宅。
汤母下了马车,看着熟悉的大门,不由感慨万千。
这里没有汤家在杭州府的宅子精致,与京城的庆祥侯府更是天壤之别,却承载着汤母人生中最好的一段记忆之一。
伍妈妈上前敲门,不一会儿,一位长相憨厚、面色黝黑的青年人从里探头出来,看到以汤母为首的众人,面露喜悦道:“婶娘回来了!”
汤母认出了来人,是族长家大房的二儿子汤传武。
“一路累坏了吧,快进来。”汤传武憨笑着替汤母开了门,“娘他们都正等着您呢。”
汤母笑着应下,带着汤婵进了门。
然而很快,汤母脸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