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4(2 / 2)

加入书签

汤婵轻轻摸摸他的脑壳。

看桓哥儿眼睛熬得通红,她也不是不心疼。情分都是处出来的,照顾着孩子这么久,哪能一点感情没有?

她放柔了语气,“好了,赶紧睡吧,允许你多睡半个上午再起来。”

解桓揪着她的衣襟小声道:“想跟母亲睡……”

“行。”汤婵对他伸出手,“走吧,洗漱去。”

看着一大一小手拉手去洗漱的背影,解瑨眼中一片温软。

老宅的生活平和又安宁,一眨眼,冬天过去,又是一年春日到了。

刚下过一场春雨,天气渐暖,鸟鸣声声,鹅黄嫩粉悄然绽放在枝头。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ε?n??????2????.?????M?则?为?山?寨?佔?点

双巧手中拿着一封信,小心翼翼避过路上的水坑,快步进了正院。

只是进了屋,却没见到汤婵,她问守门的小丫鬟道:“夫人呢?”

小丫鬟忙答道:“夫人去小花园的菜地了。”

双巧得了消息,连忙往小花园去。

果然,远远便见汤婵在忙活,屁股后头还跟着一身小菜农打扮、手里拿着小锄头的解桓,徽音同佳音则在不远处一起荡秋千。

汤婵住的南院挨着小花园,前些日子她心血来潮,就在小花园划出一片地,将花都移到了大花园里,把空出来的地方收拾成了菜地,打算种上不同节令的蔬菜。本来她还想在旁边移栽几棵果树,但据果农说怕一二年间结不了果,这才作罢。

看着菜园一片郁郁葱葱,汤婵不禁莞尔,如今的乡野田园不愁吃穿的日子,倒有些接近梦想中的退休生活了。

“夫人,”双巧晃了晃手里的信,“大兴来信了。”

“是母亲的信?”汤婵站起身,把特意做的手套跟围裙摘了下来,“走,回去。”

汤婵成亲之后不久,汤母就回到了汤父祖籍居住。虽然没有汤婵在身边,但汤母收养了族里的小孤女春分,日子过得并不孤寂。

来到老宅,汤婵依旧与汤母时常通信,算算日子,是该有新信到了。

她对身后的解桓道:“去找姐姐们玩吧。”

解桓功课做完没事的时候,汤婵就会把他抓来当小苦力——虽说捣乱的时候比帮忙的时候多,但汤婵看他乐在其中,便也由着他去。

见汤婵有事,解桓乖乖点了点头,那边徽音和佳音也都过来行礼告退,“儿子/女儿告退。”

回到院里换了衣裳,汤婵伸手将信接了过来。

信上问候了汤婵与解瑨以及三个孩子,又说自己一切都好,春分也是,过年之后又长高了……汤婵露出笑意,不过随即,她突然蹙了下眉。

双巧见汤婵神情有变,赶紧问道:“是出了什么事吗?”

汤婵回过神来,“倒不是大事,只是母亲突然说起了过继的事,说正在考虑将父亲亲生弟弟的小儿子过继为嗣。”

汤父当年是被过继给后来的父母的,如今他嗣父母这边已经没有亲戚,亲生父母那头倒有不少亲侄儿。

双巧长大了嘴巴,“这……老太太怎么突然想到要过继?”

“倒也不是突然就有的想法,”汤婵摇了摇头,“母亲觉得没能给父亲留个儿子,一直觉得愧对父亲,只是父亲并不在意,还一直劝慰母亲,母亲这才作罢。后来母亲虽然不再提了,可心里还是认为得有个男丁继承香火才行。”

她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我不意外母亲放不下这个念头,只是好奇为什么选定了这个人。”

若按血缘关系,亲侄儿当然是最亲近的,可过继不能光看血缘,还要看合不合适。

若她没有记错,汤父这个血缘上的小侄儿至少七八岁了,早就是记事的年纪,并且父母双全,很得家中宠爱。这样的孩子过继来干嘛?又不是像汤父当年爹不疼娘不爱,家中贫困养不起才送出去。

“这事不太对劲。”汤婵起身让双巧伺候笔墨,“得让母亲先等等,咱们大概还有一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