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3(1 / 2)

加入书签

漕运?”

安陆县有条府河,从西至东,源自大洪山,流经随县,再至安陆。

河流以包围之势,圈住安陆与随县中间的碧山峰群,两县之间漕运比陆运更加方便。

水路运送粮草,不仅数量占优势,还不会引人注目,繁忙的府河上,每天来往船只数不胜数,运送大宗货物并不稀奇。

但河运由官府管理,每个码头都设有相关吏役,一万五千人的粮食,装在货船上或许不显眼,但搬运出来,不可能没有半点风声。

要么是在碧山临河处私设码头,要么是与官府沆瀣一气。

不管是哪一种,粮食运送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可单凭安陆和随县,不可能掏出这么多粮食源源不断供养一万五千人。

粮食从何而来?

谢明灼想到了宗震在奏本里的呈禀。

筹集粮草时,他经常会面临州县无粮的局面,而这些无粮的背后,都有大通车马行的身影。

大通车马行,多好的伪装工具。

河南本就是粮食大省,从河南攫取一万五千人的口粮,就如同从大河里抽水灌溉,水位有无降低都难以用肉眼判断。

大通车马行,完全可以凭借与粮商合作的理由,运送粮食到湖广,再借南北向的府河支流,从应山县水路运往碧山。

大通车马行又与河南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有勾连,从河南到湖广,这一路官府自会大开方便之门,粮草就这般轻易进入碧山。

火器不能受潮,便伪装成“运石车”、“运木车”,送入梁王的碧山大本营。

谢明灼说:“河流的码头一般设在人流聚集处,将粮草运往随县再入山,多此一举,我更倾向梁王在碧山临近府河处,私设了码头。”

“林某也是这样认为。”林泛笔尖落下,在纸上画了一条弯曲的河流,而后轻轻一点,“如果是我,我会在此处设立码头。”

谢明灼颔首道:“若是寻到私设的码头,或许能借此闯一闯碧山。”

梁王一死,世子作为爵位继承人,自然会第一时间将消息报至京城,按照正常流程,在核实梁王去世之后,皇帝会委派礼部官员和行人司行人,带着册封圣旨一同前往梁王府,进行袭爵仪式。

仪式一旦完成,谢霂便是板上钉钉的郡王。

前往河南的谢雩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礼部效率低下,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个月,那时候谢雩早就回到梁王府。

他已计算好了时间,在圣旨下达前,他必定要与谢霂决出胜负。

可仅凭手上的人质,以及他想象中能够掌握的河南矿场,与世子相比,他的筹码还是不够看。

作为“梁王之死”事件中的黄雀,他如此胜券在握,当真没有其余后手?

谢雩计划前往河南时,她就让杨云开派人盯紧其动向,鸿门宴之后,果然发现了他深藏的秘密。

能在梁王和世子眼皮子底下隐藏多年,少不了强有力的帮手,若她没有猜错,这些帮手就在碧山。

杨云开道:“梁王藏兵多年,山中粮草短时间内应该不缺,碧山易守难攻,想要拿下这一万多人,恐怕不易。”

“老杨说得没错,”谢明灼回道,“若能让他们分而化之,再好不过。让高铨调动兵马是最后一道保障。”

林泛:“孟姑娘还是想进山?”

“不能不进。”

“眼下县城内外都贴满缉捕文书,你我一旦露面,就会被捕手包围。”

“有一类人,官府不敢盘查。”谢明灼看向杨云开,笑道,“老杨,此事你去办。”

杨云开:“是,二娘子。”

林泛恍然,是要借由锦衣卫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人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