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 2)
因为天幕的出现,扶苏顶撞始皇一事不了了之,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发配到上郡陪蒙恬修长城,但此事终究在父子君臣之间留下了印记。
如今听到平阳昭公主的事迹,嬴政怦然心动了:
有才智有谋略的上位者,远的不说,他的高祖母宣太后芈月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楚国的公主可以做到,为什么秦国的公主不可以?
只是嬴政对公主们不太关注,倒是不知有没有适合的女儿可堪当此大任。
若是真有好苗子,以扶苏的性子,只要下令让他辅佐姊妹,他必尽心而为。
至于宗室和朝臣的反对?他们算什么东西。
就算他定下让一头彘当继承人,这些人也得捏着鼻子把彘扶到皇位上效忠。
此时自信满满的政哥想不到,他倒是没选猪上位,但别人硬要让他选猪。
他的皇威也只能延续到生前最后一秒,死后没一会儿,赵高和李斯就开始不拿他的话当回事了。
汉朝。
刘彻两眼放光,看向和他共轭姐夫的卫青:“仲卿,阿姊也封号平阳,说不准也有当女将军的天赋?你与她结发夫妻,有没有发现她实际上也是个军事天才?”
卫青一时竟无语。
倒是霍去病大大咧咧地一摊手:“陛下您想多了,舅母文弱得很。”
刘彻心中也知自己是在妄想,长叹一口气,但还是不死心地再次发问:“阿姊身子骨弱,但一向聪慧,说不定是个当军师的料呢?”
也不待众人回答,便自顾自地琢磨开了:这军事才能又不拘男女,也该把公主们送到马场上遛遛,尤其是皇后的三个女儿,说不定就有一个和她们表哥一样的奇才呢!
唐朝。
李世民又又又又又哭了。
他跟阿姊感情极深,但在那几年他也过得艰难,便没有顾上她那边。
可纵使自己有再多的理由,也掩盖不住他不够关心阿姊的事实。
阿姊领军时一身戎装、意气风发的样子和她去世前骨瘦嶙峋、郁郁寡欢的样子交错在李世民的脑海中,让他不禁悲从中来,泣涕涟涟。
长孙皇后早就在明月提到平阳昭公主时,便知二哥估计会把错揽在自己身上,她不动声色地劝解道:“后世想知阿姊的名讳呢,如今天幕提到,是该给阿姊加封才好。”
“正当如此!”李世民抹了一把泪,正色道,“不光阿姊的名讳,梓童的名讳也要同我一起传扬后世。”
世人对女子苛责,李世民深知若想让那些儒者认为女子贤良,便要事事贴合他们的标准,不能让他们认为皇后不安于室。
但后世显然不介意这些,反而赞扬女子的聪慧与才智,那他又何必把皇后塑造成一个假人一般。
他的皇后,本就是最好的。
陛下的口谕很快传达了下去:“阿姊军功,当封王侯。”
明女郎直白地贬低太上皇,让下面的臣子们既尴尬又舒爽。
没办法,李渊当年打压李世民的时候,可没少拿他们这些人开刀。
他们已经能想象到太极宫里那位的脸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