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1 / 2)

加入书签

的答案。

他叹了一口气,提笔在竹简上写下了两位祖母的名讳:“也罢,就从她们这一代开始记起吧。”

刘彻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曾祖母的名讳他并不清楚,但文帝时期距今也并不算特别久远,宫中定有长者记得。

虽然太皇太后摄政专权时他格外憋屈、多有不满,但也不能因此否认皇祖母曾经为大汉殚精竭虑的功劳。

于是,在这个世界,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都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废后陈氏。

面对下臣犹疑的提问,刘彻皱了一下眉头,很快又松开:“表姐的名字,记在馆陶姑母下面吧。”

赵匡胤那边,仍在处理两位皇弟下狱一事。

他时不时也听了两耳朵天幕所言,想到自己之前也有意向考察几位公主,不禁思索起来:

也许可以问一问皇子皇女们对两个叔叔的看法,至少先把汉惠帝那样胳膊肘往外拐的傻孩子排除出去。

第20章 驱狼吞虎,农民起义 唐太宗君舟民水论……

“爱新觉罗·胤礽。”天幕终于讲到了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人,也是最受诸朝关注的那一人,“他未能继承皇位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宋朝这边,赵匡胤正襟危坐,叹了一口气。

天幕没有出现之前,他以为如今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契丹人是最应该警惕的外族,没想到取代宋朝的反倒不是他们,而是如今的蒙兀室韦部落。

未来建立了清朝的女真族如今在北方分布极广,非常活跃。

不过,那是现在辽国要头疼的问题。

女真族。朱元璋佯作闭目养神状,心中盘算着要如何将整个族群斩草除根。

刘伯温精通经史兵法,与他讲史时曾说过,金朝灭亡后,女真人分部散居,元朝依俗而治。

如今在海西,只有纳哈出这个故元太尉还在负隅顽抗,拿下他,其余各部也就不足为虑了。

“冯胜。”朱元璋肃容,洪武五年岭北之战时,徐达率领的主力军大败,李文忠那一路无功无过,仅冯胜这一路获胜,如今休养生息了七年,也该再向那些外族亮一亮爪子了,“朕命你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副,率军二十万北征,拿下纳哈出。”

聪明人的脑子里千回百转,自然想得明白朱元璋的用意,宋国公和颍川侯都是老将了,捎带一个永昌侯蓝玉,虽有锻炼年轻将领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想表明自己对东宫两位皇孙的态度罢了。

虽然天幕所说的历史中,不知为何是皇次孙继位,但显然此刻,陛下依然站在嫡长孙这边。

“陛下。”颍川侯傅友德冷不丁出声禀道,作为即将出战的副将,他没空思考朱元璋言下深意,而是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战事之上,“乃儿不花、李宣等故元部众仍在边境寻找时机,不得不防。”

按照他们原本的规划,应该先将这四部解决,再考虑如何处理辽东的纳哈出,如今因为天幕之言便随意更改战术,恐怕不妥。

信国公汤和也面露赞同之色,打仗可不是儿戏,东宫那些唧唧歪歪的琐事他可以不放在心上,但若是因此阻碍了北征之策,实在是本末倒置。

永昌侯蓝玉跟着点头,他是莽撞,又不是傻。

陛下此举固然是为了维护皇长孙的声名,此战若是顺利,皇长孙和他都受益匪浅,但若是不顺,矛头自然直指他自己。

更何况,陛下的态度,已经决定了东宫的格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