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 / 2)

加入书签

“康熙需要支持。”

“比如,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叔父、曾经在擒拿鳌拜时立下大功的索额图,以及其背后代表的势力集团。”

“再比如,数量已经超过一亿的汉人。”

明月顿了顿,又把时间线往前推了推:“吸取了元朝的教训,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皇室就一直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游牧民族都有这样一个婚俗,叫做‘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是草原上的民族基于现实考量衍生出来的婚姻制度。”

“这种婚姻制度在中原王朝看来,显然是野蛮的、落后的,但总不能让人家抛开现实不谈,一味地要求文明和进步吧?”

“但是,如果满洲继续沿用这个婚俗,在儒家的礼法道德、三纲五常社会氛围里长大的汉人就比较崩溃了,嫂子......庶母......完全接受无能啊。”明月这么说着,心里不由然地想到了那个女人——杨贵妃。

这也接受不了,那也接受不了,唐玄宗倒是个汉人皇帝,强纳儿媳为妃的事难道就符合伦理了?怎么这时候就都能接受了?

哪有什么爱情,都是见色起意,人家美女到底想和谁当比翼鸟、作连理枝还不一定呢。

“不管皇太极是为了迎合汉人的礼法,还是确实被汉文化腌入味了,他改掉了满洲‘弟娶其嫂’的婚俗,规定‘不许□□婚娶’。”明月有些担心自己刚刚这句话会被口口掉,“当然,婚俗的改变如果结合政治制度的改变一起来看,会更加合理。”

“此时满洲已经逐渐脱离原先的部落联盟状态,开始向封建王朝进化,继承制度也需要发生对应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兄终弟及被父死子继取代,是大势所趋。”明月总结道,“而且从后续历史发展来看,皇太极显然很有先见之明,若是没有这项制度,多尔衮就能直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也不用迂回地当什么摄政王了。”

“多尔衮沿袭了皇太极的策略,在清军占领北京后,他下令重新为崇祯帝发丧,以帝礼安葬。”

“因为崇祯帝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自缢身亡的,与那时尚未入关的清军并无关系,所以多尔衮在厚葬了崇祯帝之后,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干掉了李自成,而且获得了汉人士绅的好感。”

“到了顺治这一朝,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就更多了。”

第22章 正位东宫,生育理论 贾惜春竟然是正确……

“顺治帝本人是非常喜欢中原文化的,而且很心机地表现出了自己对朱元璋的喜爱,间接传达了自己沿用明朝法度的意志。”不过,明月觉得,朱元璋估计也不太想要他的喜爱,“虽然顺治开始重用汉官,但他的态度却时常反复。”

“我个人猜测。”明月把重音放在了“个人”这两个字上面,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免责声明,“顺治帝其实意识到了满汉和谐的重要性,但是身为满人,他从心底里认可满人高汉人一等,更加倾向于本族人和本族的文化,对汉人和包容性极强同化能力极强的中原文化非常警惕。”

“再加上他对朝堂的掌控力度终究还是差点意思,很难撼动此时占据朝堂高位的满洲大族,所以对于相关政策的实施,完全属于是既没心也没力。”讲完了顺治,明月将思路接回到了康熙,“经过了多年的休养生息,康熙朝的汉人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个亿。”

“面对喊出了‘反清复明’口号的吴三桂,康熙当然要安抚这一亿汉人,笼络这一亿汉人,此时,立嫡长子为太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较于从前由八旗议事会选择皇位继承人,嫡长子继承制显然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同时,这一举措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