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1 / 2)

加入书签

传至天下,再想寻求此类贤才,可就难了。

几经斟酌,嬴政还是将李斯从狱中释放了出来,许他戴罪立功,编制与天幕相关之法。

诸朝的政局这两日都各有一番大动荡,而对于现代的明月而言,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

跟家长住在一起,明月过上了饭来张口的日子,遛狗的任务也被移交给了喜欢出门的奶奶。

天幕之下的众人也惊喜地发现,明女郎奶奶的日常生活,可比明女郎本人,充实多了。

明女郎的奶奶姓叶,和整日里闷不吭声只爱玩手机的明女郎完全不同,叶奶奶非常擅长社交,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都能凭借一腔热情和对方搭上话,聊上天。

同龄的老太太们聚在树荫下打着扑克牌,操着一口豫地的乡音聊得火热,家长里短,让天幕之下的人听得格外亲切。

当然,健谈的奶奶们透漏出来的信息就更多了。

聊天起手式是天气,这几天太阳毒得很,老人们三言两语就将话题跳转到了田间地头上,夹带着几句忆苦思甜的话。

毕竟是山河四省之一,她们从前一个二个的都是种田的好把式,虽然如今搬到了城市里不再种地,但还是担心田里的麦苗因为干旱减产。

这个话题显然引起了诸朝许多农人的共鸣,也让他们发现,后世人并非一开始就是这般衣食无忧的模样,叶奶奶那一代也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聊完农事,话题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子女身上。

有老人抱怨子女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空来看自己,抱怨完又心疼孩子们工作忙碌、生活不易挣钱难。

叶奶奶附和着说上两句,她的几个子女也都不在身边,之后便不着痕迹地把小狗拉到牌桌旁边,故作埋怨地说起自己的孙女:

每个周末都带着这小白狗回来看她跟老头子,大热天的,多辛苦啊,怎么劝都不听,就是非要回来。

其余几位老太太也非常捧场,轮番夸奖起叶奶奶的孙女孝顺。

叶奶奶乐乐呵呵地输了钱,把牌往小桌上一扔,摆了摆手:“换人换人,不玩了,回去给孙女做饭去了。”

“孝顺”的明月在床上躺着打了个喷嚏,还是在家里好,不用自己出去觅食,既省钱又能偷懒。

这又引发了诸朝人的一番讨论。

有人高高在上,一副“何不食肉糜”的批判姿态:“父母在,不远游。这些人不将生养自己的父母侍奉在身边,真是不孝啊。”

自然有明理之人反驳道:“若是衣食无忧,谁不愿意呆在家里,承欢膝下?不过是生活所迫罢了。”

秉承着中庸之道,也有人出来和稀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当然是最好的,但若是那种将父母身边的事情安排妥当后、再离家远行之人,也不必对他妄加苛责。”

当然,还有脑回路另辟蹊径的:“这群人玩的纸片是什么?叶子牌吗?长得可真奇怪。”

想来不久之后,诸朝便能研究透彻这种新的玩法,在天幕的带动下流行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叶老妪之前还跟明女郎说‘忙的话就不用回来了’,其实心里还是想让孙女回来的。”有人因此想起了自己家中的老人,心生感念,决定常回家看看。

有人则注意到了那在每栋楼门洞前伫立的三个大桶,上书“垃圾桶”三个大字,只见叶奶奶溜溜达达地走了过去,在里面翻来翻去,似乎找到了不少“宝贝”。

“垃圾”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河舟》,文中讲解了诸多行驶在河上的船只,其中便有“垃圾粪土之船”。

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一首非常经典的汉乐府民歌——《有所思》,辞中有一句“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