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2 / 2)

加入书签

诸朝的绣娘们也都瞪大了双眼,后世大部分人都穿着非常简约的衣服, 连带着本朝人也开始追求起无太多装饰的短袖短衫了,她们几乎以为自己要失业了,如今进了这件店才发现,原来还是有这种精细的衣服存在的。

但她们和王皇后对这件婚纱的评价一样:乍一看很漂亮,可凑近一看全是毛病。

尤其是刺绣大家们,全都看得直摇头:这个刺绣的功底看上去还不错,但绣法一点灵性都没有,丝毫不知道变通,难道后世的绣技已经退步到这种程度了吗?

也有绣娘眼前一亮,这个白色婚服的形制估计马上就要流行起来了,她们要赶紧想想,怎么能做到像后世那样,让一圈裙摆都蓬起来。

商人们也都若有所思,让假人穿上衣服放在店面门口展示,还真是做买卖的好手段。

秦汉唐三朝的成衣店寥寥无几,毕竟穷人自己做衣服,富人请绣娘专门定制衣服,销路实在不广,当然没法把这个策略用到成衣之上,但布庄、绣庄倒是都能试试,甚至还能延伸到其他行业,什么食肆、酒庄都可以用上。

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明两朝的成衣店已经准备向木匠下“假人”订单了,有眼光的人更是瞄准了“婚服成衣店”这个即将大爆的行业。

而另一边,卫子夫已经走到了化妆间里。

即便在天幕上看了很多次,也很难适应这么清晰明亮的镜子,卫子夫没有凑近去看,而是将目光缓缓地扫过桌子上的“胭脂水粉”,后世的唇脂颜色也太丰富了,明女郎不怎么化妆,她还以为后世连妆容之道都已经失传了呢。

化妆间连着婚纱照的室内拍摄区域,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婚纱照,已经见识过手机、电视的诸朝人今非昔比了,当然不可能被普普通通的照片吓到。

卫子夫一眼就看到了和本朝婚服相似的那张照片,浅浅地笑了一下。

她是平阳公主献给皇帝的歌女,就算如今当上了皇后,也再也没有机会穿上婚服。

能认出本朝婚服的服制,还多亏了宫中很早便开始为几位公主准备嫁衣。

天幕出现前,卫子夫时不时会叮嘱女儿们去绣上几笔意思一下,但大女儿表露志向后,她就再也没提过这件事了。

自己没有穿过婚服,可能是遗憾;女儿不用穿上嫁衣,那便是幸运了。

卫子夫并没有厚此薄彼,看了一会儿本朝的婚服照片,又转头去看了疑似其他几朝的婚服照片,虽然衣服款式很像,但诸朝人完全不会把照片里的人认成是本朝人,因为这些男子,没有一个蓄须。

卫子夫尽量平稳地移动着自己的头和目光,照顾到了每一个朝代,放在展墙上的基本都是模特们拍摄的样品照,也没有什么会刺激到老学究们的亲密动作,对于诸朝人而言,这样看起来就很舒服了。

突然,她的视角似乎突然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之后缓缓对准了其中一张照片。

卫子夫伸出了手,轻轻地点了一下照片中的男子。

这是一张男女深情对视的照片,也就意味着,照片中的两人都是侧脸。

女子头上簪满了花,披着一件红色的斗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男子的后背上,赫然搭着一条长长的辫子。

虽然没有声音,但诸朝人显然看懂了她的意思——这是清朝的婚服。

视线缓慢地移开,另一张照片上,新郎和新娘的穿着已经完全告别了长袖长衫,女子穿着短袖修身长筒裙,男子倒是没有辫子了,他直接变成了短发。

诸朝人当然不知道新娘穿的是改良版旗袍,也不知道新郎的装扮是民国军阀少帅风,他们只知道,这张照片已经很接近后世人的服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