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 / 2)
,都不是合理疑问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天幕上才出现让诸朝皇帝开始依次抽取弹幕的提示。
嬴政放下手中的简牍,抽取了属于自己的那条弹幕:
【杨玉环真的太倒霉了,本来好好地当着寿王妃,孩子都生了,李隆基突然见色起意强抢儿媳,枕边人从两情相悦的少年郎变成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搁谁都得破防啊。】
嬴政记得,这是明女郎讲的第一首诗《清平调》的相关内容,看来这次是按照她讲诗的顺序抽取的弹幕。
其他四朝对于这种桃色新闻,都持不可置否的态度,但唐朝人就很难置身事外了。
李世民刚从弹幕里学会“破防”这个新词,立刻就把它用上了:
之前明女郎只说了李隆基强抢儿媳,可没说这个儿媳已经是寿王妃了啊!
生过孩子这点本身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本朝人还是挺喜欢娶这样的寡妇的,但前提是,人家真的是寡妇!
李世民转念一想,又一时悚然:之前明女郎还说过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不会就是借此机会将杨玉环变成寡妇了吧?
这种猜想其实就有些脑补过头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纯粹的政治决策,这一人伦惨案甚至是在杨玉环的第一任婆婆武惠妃的助推下发生的。
武惠妃在这件事上推波助澜,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琩当太子,但没想到太子和两王被杀后,自己也病死了。
李隆基在武惠妃死后,假惺惺地说着妃嫔之中已无当帝意者,转头就把儿媳杨玉环召进了宫中,之后又把她安排到了道观中“洗白”身份。
给李琩赐了新的寿王妃后,李隆基才封杨玉环为贵妃。
杨玉环死在马嵬坡下后,李琩还和李隆基一起逃往蜀地,又活了将近二十年。
这对少年夫妻有过孩子,其实是后人因为李琩有几个孩子母不详的衍生出来的猜测,民间确实将这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但正史之中并无明确记载,至于是真的没有,还是被皇室掩盖了,那就另说了。
李世民这边恼火又羞惭,刘彻那边兴致勃勃地抽取了自己的那条弹幕:
【冷知识,唐朝很多诗人都崇拜武皇,因为她在科举方面的改革,对于唐朝文学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她不仅巩固了殿试、开设了武举,而且加试杂文,最后这一条直接推动了唐诗的兴盛,甚至为宋词的繁荣也奠定了基础。】
刘彻立刻就想到了,这条弹幕应该对应着明女郎说的“杜甫追忆过武则天时的盛世”,看来后世人对这个女人的评价真的很高。
至于科举、殿试、武举这些新词,他一时之间神色闪烁:在少府和墨家的一同研究下,他们已经按照那王皇后所言,造出了“纸”。
虽然和后世的“纸”相去甚远,但肯定比之前用的竹简要好上许多。
但如何推广,让谁来推广,还需细细思量。
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进度肯定是比始皇帝要快的。刘彻愉快地想道。
却不曾想,秦朝的刘季在炼丹房做出不来新东西,索性跑去干他最擅长的事——社交,误打误撞认识了一群墨家人。
如今的墨者尚未经历秦末战乱,传承并未丢失,比汉时的墨家强了百倍也不止。
在刘季的牵头下,墨家人和炼丹师一拍即合,竟真让他们摸到了造纸术的门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