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2 / 2)

加入书签

“作为我国第一部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被翻译成了很多种语言,享誉全球,为世界所称颂,但毕竟是神魔小说,书中的唐朝和现实中的唐朝肯定有很多不同。”

“首先是第九回 的神算子袁守诚,这个姓放在唐朝贞观年间,大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一个同样因相术闻名的人——袁天罡。”

王珪眼前一亮:大业年间袁天罡在洛阳时,他就和杜淹、韦挺就一同去找袁天罡相过面,对方所言皆成现实,连二十年后他们三人因隐太子事被贬益州都算得分毫不差。

再遇所算亦无疏漏,如今又得知这书中的神算子袁守诚与袁天罡有关,他对这位相面先生便更加信服了。

袁天罡如今尚未被李世民征召,自然没有出现在朝会之上。

看出明女郎有夸赞她的意思,他的面色却并不好看:为王珪等人相面于自己而言不过稀松平常,让自己名扬天下、名留青史的也肯定不是这些人,而是如今已经身处宫中的那位......

在武家那一时的心直口快已让他后悔多年,本以为杨夫人守口如瓶,绝无可能事发,却不想被天幕提前揭露,他又因此惴惴不安良久。

好在武曌无事,反倒平步青云,即便如此,袁天罡也担心自己曾为她相出“天下之主”却不曾上告的事情败露,上位者可不会轻信他没认出武曌性别的说辞。

眼看着天幕即将离去,自己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不料已是最后一日,他竟还是在这《西游记》上栽了跟头。

第99章 渔樵斗诗,泾河龙王 就算杀了现在这个……

袁天罡祈祷着明女郎不要细说他的本事, 但明月那么喜欢武则天,怎么会忘记他这个慧眼识珠之人呢?

明月三言两语概括了袁天罡为襁褓之中的武皇相面一事,李世民目光沉沉, 唐朝诸臣亦颇为惊异:前有《秘记》谶纬之言, 后有袁天罡相面之语,这武曌的护身符可真不少。

同为相面师,相较于袁天罡,李世民显然还是更信任从秦王时就跟随在他身边的李淳风。

将仕郎李淳风于太史局供职, 早在天幕第一次提及武则天时, 李世民就传召过他加以垂询。

那时唐朝君臣还不清楚武则天究竟是谁,李淳风贸然占卜, 只得出一个“女主昌盛”的卦象。

纵有长孙皇后相劝,李世民对于武则天的杀意一直未曾完全消退,即便这一卦并未提及“武”字, 他也已经认定这指的就是武则天。

杀心又起之际, 李淳风却出言相劝道:“陛下,若天幕所言为真, 臣又谶纬无误,此女称帝当为天意, 不可更改,就算杀了现在这个武则天, 还会出现下一个武则天。”

“更何况陛下如今并不知晓她究竟是谁, 若因此杀尽疑似之人、妄造杀孽,不仅有违陛下仁心, 有损陛下功德,而且会增益那武则天对本朝的仇恨,实为不智之举啊。”

“倒不如趁她年纪尚小, 接入宫中好好教养,与皇室相亲,说不定能比天幕所讲更早一步还政李唐。”

这次密谈后,李世民才彻底息了杀武则天的心思,下令将武姓官员之女都召入宫中。

武二娘被道信禅师认可后,李世民再次传召了李淳风。

依照她的面相,这位深受陛下信重的易学家终于给出了完整的谶语——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