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2 / 2)
赵光义沮丧地低头塌肩, 为自己辩驳道:
可是, 蝼蚁尚且偷生啊!
赵匡胤不知道赵光义在狱中的纠结,他只知道, 赵恒不可能再出生,明女郎等会儿大概率会讲到的靖康二帝也不会再出现。
其实天幕出现的时间刚刚好,若是再晚几年, 赵光义的长子赵德崇就要出生了。
歹竹也能出好笋, 赵光义打压赵廷美时只有他站出来求情,听闻三叔去世后更是伤心到精神失常, 不能上朝,后来更是发疯纵火烧宫, 被幽禁至死。
这样一个重情义的孩子,若是因天幕的出现被他父亲连累, 倒是令人不爽,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从未出生过。
“幸好当时的宰相寇準力排众议逼迫宋真宗亲征,不然南宋要早一百多年出现。”明月叹气, “寇準也是个狠人,为了鼓舞士气,又强迫宋真宗登上城门楼督战。”
寇湘低头看向怀中未满周岁的幼子, 一时怔愣:这个宰相竟然和我儿子同名?
不对,寇準这两个字都不算常见,年龄似乎也对得上。
难道,我儿子就是明女郎说的这位宰相?
思及此,寇湘忽然感觉自己忘记怎么抱孩子了:
头疼啊头疼,早知如此,先前的满月宴就不该大办,如今知道自己儿子叫这名的人可真不算少。
得知儿子青史留名固然可喜,但他本是后晋开运二年的状元,朝代更迭之时就已经辞官归乡了,至今仍隐居在故乡华州,还没想好要不要接受这宋朝的征辟。
如今天幕这么一说,孩子肯定是要上交给皇帝了,他但凡是有点慈心,也得为了儿子在这宋朝谋个差事。
明月感受不到寇湘的怨念,继续说道:“这招确实有用,大宋军民又不知道皇帝是个怂包,只知道天子御驾亲征,士气已然得到了提升。”
“而辽军先前初战便已受挫,如今孤军深入,补给难以跟上,人困马乏,已是强弩之末了。”
赵匡胤激动不已:先前明女郎说取代本朝的元朝是由蒙古人创立的,自己还好奇契丹人都去哪了。
如今听明女郎这么一讲,难道辽国就是在此役之中被他这个侄子打回了老巢,不敢再犯吗?
但下首的臣子都没这么乐观:看明女郎对那宋真宗的态度,别说是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能守住既有的领土都算不错了。
明月的话也打破了赵匡胤的美好幻想:“萧太后见宋军气势汹汹、士气高涨,当机立断派遣使者去见宋真宗,请求罢兵息战。”
“他不会答应了吧?”赵匡胤和一众宋臣都如丧考妣。
“寇準肯定很崩溃,穆桂英的公公杨延昭也很崩溃,两人怎么劝都没用,赵恒畏敌如虎,只想求和,朝中大臣也都支持讲和,还联合起来攻击寇準拥兵自重。”明月火气又上来了,“皇帝怂,大臣怂,一怂怂一窝,任谁看这段历史都不可能对宋朝有好感。”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明月面无表情,“宋朝很有钱,赵恒表示只要不割地,辽国要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
赵匡胤把牙咬得嘎吱作响:“败家子啊,真是败家子啊。”
“这事赵匡胤也得背锅。”明月不假思索道,“赵大打天下收缴到的金银财物都被储存在一个名为‘封桩库’的神秘金库里,并赋予了它收复故土、赎回燕云十六州的神圣使命。”
“后面的皇帝就以此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