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1 / 2)
适应下来,叶彬青提前把孙致平送去全托幼儿园,又花钱找一个钟点工阿姨。
叶彬青已经适应军区的生活环境,但是江世华的事情让阮子燃够生气的。假如他再不迈出步伐,离婚这件事情估计还要一拖再拖。
安顿好家里的一团事情,叶彬青就单枪匹马去基层指导队伍,展开一些实验性的项目,潜心投入他的下一阶段工作。每个礼拜,阮子燃会去驻地看望叶彬青,跟他渡过周末。
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叶彬青的工作突飞猛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阮子燃又惊又喜,早知道这样,他应该在初始阶段就把叶彬青调走,一举两得。
回军区汇报之后,阮子燃接到会议的通知,他可以去地方开一个研讨会,为期半个月。
阮子燃带上叶彬青,展开短期休假活动。
研讨会的地点在景区里面,风景如画,与会的嘉宾种类繁多。好久没有离开军队,叶彬青有一种浑身轻松的感觉。
阮子燃坚持穿军服,他没有带其他衣裳。
叶彬青干脆换上便服,作为他的随从。
一开始,阮子燃是低调的。他硬朗的气质和英挺的外表引起一些嘉宾的注意,但是他不是吃就是睡,要不就是戴着墨镜参会。发言他是肯定不发的,不知他是在假寐还是在养神。
其他嘉宾都是来广阔天地释放精力的,一边感受大好河山,一边拓展自己的社交版图,将他们憋在办公室的精力勇猛地释放一番。
一些参会的领导忙着交换名片,到酒桌上聊天。
阮子燃平时工作够紧张的,出来就是放松的,除去跟他爷爷的两个故交打招呼之外,其他没有什么活动。
叶彬青没有人认识,他更加自由。参会第二天,叶彬青就离开宾馆,跑到附近长满茶树的山上,观察天空的云彩。
嘉宾们分为两大阵营,一个阵营是用心参与的,不管是会议还是私人活动;另一个阵营是心有旁骛的,不知是想玩,想闲逛,还是想出轨的,反正还没有想好。
叶彬青在闲逛茶山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参会的文人,名叫余宗前。老余是一个多余的人,热爱传统文化,至今还能靠祖宗的余荫吃饭。发现叶彬青闲云野鹤一样,老余跟他展开攀谈。
两人一时谈得兴浓,老余邀请叶彬青跟他一起去爬山,看瀑布。
老余说:“崖壁上面保留的篆刻是明朝时期的,高僧写的偈子。咱们去看看。”
本来叶彬青不喜欢人多,想陪阮子燃。听他这么一说,叶彬青冒出点兴趣来。
老余继续撺掇:“崖壁上面还有民国时期的题字,据说是国民党的人写的,字还不错。后来,红军路过的时候,也有人在上面写诗……”
叶彬青不大相信:“没有被铲掉吗?”
老余指天誓日,说是没有被铲掉,那就是一段活着的历史遗迹。
闲着也是闲着,叶彬青决定跟他走一趟。
听说叶彬青要出门,阮子燃不放心,决定跟他一道。
走到出发地点,叶彬青才发现,原来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伙人。老余不仅带上他的副教授朋友老钱,还有一个书法协会的老张,加上两个年轻的小伙,据说是写小说的。此外,还有两位女士参加,其中一位妆容精致,手提大红色普拉达皮包;另外一位妆容淡雅,身穿旗袍,手上戴着十八子珠串。
介绍之后,叶彬青得知,提红色普拉达皮包的女士是生意人,名字叫洪梅,一向特立独行,不能听官员扯淡,故而出来透气。身穿旗袍的女士是文化人,称作蕾老师,姓什么没有讲。
看见叶彬青到场,还多带一个阮子燃。老余感到意外。
他们今天主打的就是洪女士跟蕾老师,邀请叶彬青前来,主要是看重他的军人身份,又是结过婚的男人,能够帮助两位女士放下戒心,勇敢同行,又不会妨碍大家。
没想到他带来一个阮子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