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7(1 / 2)

加入书签

亦或是回到昆仑,而这两个地方恰恰都是剑灵无法触及之地,也就是在这些时刻,剑灵才会纡尊降贵,回到君尧的佩剑中。

剑灵不明白,自天地初分,大荒之始,几千年的光阴于他而言也不过是一瞬间。

为何自从注意到那个小神官,时间却是这般漫长?

他随君尧从建木平乱回来,她仍在昆仑,他闲来无事绕幽都山盘桓,她依然在昆仑。

昆仑就这般好?

其实细算下来,扶余不过回昆仑半个月,可在他看来,竟抵得上八千春秋。

或许是从前从不在意,无论是蜉蝣朝生暮死,还是朝菌不知晦朔,夏虫不可语冰,皆与那和天地同寿的神灵何干?凡间有四季轮转,花开花谢,但神界亘古如一,久而久之,时间自然也就被忽略了。

剑灵在蜉蝣阁百无聊赖之际,也曾翻看过书架上的各类书籍,其中在人间部的诗集一类中,偶然读得一句——

此是千秋第一秋。

他虽然无源无脉,可也说得上天生地长,论起资历来不肖于三位帝君,聪明才智当然也是独一份的,却在念及此句之时难得地有了困惑,想来想去仍不解其意。

可就这短短旬月,扶余消失在神界仙宫,这一句却好似生了根似的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隐隐叫嚣着什么,他想琢磨清楚,如果他有血肉,早就把自己的心肝脾肺挖出来看个究竟了,偏生他没有。

剑灵沉思的时间愈发多了,迟疑之时也愈发如是。

扶余再次回到仙宫,并未停留太久,因为北冥帝君从幽都山回来了,三位帝君齐聚文华殿,气场可想而知。

除了文华帝君还算看着平易近人,另外两个,君尧战神对人对己皆极为严苛,生得一张肃面,更显不近人情;北冥帝君则寡言少语,许是天生挟着幽冥之气,亦谈不上容易接近。

但扶余也没想到,这一轮交谈,竟持续了三个月。

其间她仍在蜉蝣阁整理案卷,同各处前来调阅库档的神仙打交道,也不敢去文华殿打探消息,不知这回帝君们在商议什么事情,竟然难得一见地开了神识,使得无人敢靠近。

她难免犹疑不定,和游光仙君也没总结出个大致方向来,是以近来亦有些心不在焉,而这一切都被剑灵瞧在眼里。

剑灵不太满意,自己将来要利用的筹码,不应该情绪这么容易就被牵动。

但他也有疑惑,为何近来t总听见天边传来崩裂之声。

为此他还专门去天极观察了一番,却没瞧出什么端倪,可那崩裂的回响似乎愈发近了。

但有此感知的显然不止他一个,君尧战神打从文华殿出来后神色便甚为不虞,身为神界之始便诞生的神祇,与天地的联系和感知更为明显,他感觉到神界的边缘竟然松动了。

这着实前所未有,更是大事不妙。

是以,这一次剑灵没再玩忽职守,决定同君尧一起,探查这种种异象的起因。

临走之际是一个夜晚,扶余仍是不出所料地趴在案上睡着了。剑灵习以为常地调整了她的睡姿,而后显出形来,瞧了她半晌,最后拿起她手边的书卷扫了一眼,撕下其中有着“魁首”字样的一页,几下折成个纸鹤,放在她的身前。

他的威胁帝君计划最终还是没能成型,为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缘由,也为着他本能地延缓推脱。

数不清这是多少次对自己说放她一马,他的目光落在她皎白的面容上,停顿片刻,终于还是化为一道银光散去,再无踪迹。

*

听闻北冥帝君回到地府没多久,便再次前往度朔山,亲自调查百鬼门,而君尧战神也不在仙宫。

文华帝君和扶余回到昆仑,后者发现帝君望着夜空沉默的时间更长了。

简直就像在等待什么发生一般。

她笑着问起缘由,却难得地没在文华帝君的脸上看见笑意。

“小锦鲤,以你来看,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