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 / 2)
顾一昭想,这就类似古代版的高考移民。如今江南文风大盛,有些北方人家就让孩子在江南读书之后回北地考试,或是原本南地人想法子迁户籍到北地。
现代不也有高考移民嘛,要么在国内操作要么直接落籍国外让孩子走华侨联考。
看来从古至今都一样。
两人絮絮叨叨聊儿女经,小娘子们觉得无聊,顾一昭也假装对宴席上那碟水蜜桃很感兴趣,脑子里则神游四海,谁还不会几个职场摸鱼技呢?
“娘。”赵飞鸾忽然开口。
张氏被叫停,看一眼宴席,又看一眼儿子神色,就笑:“我这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倒折磨几个孩子。”
问太太:“妹妹这里可有什么园子,叫我家两只猴儿出去走走。”
太太自然欣然允诺,叫二娘子尽宾主之谊带几人去大湖边走走:“正好消消食。”
赵飞鸾却不去,只拱拱手:“学生还在顾大人那里请教功课,就不祟几位妹妹同去了。”
太太就叫人带赵飞鸾再回前院,目光间很是喜欢赵少爷进退有度。
顾一昭对赵飞鸾印象很好,这孩子还挺有眼力见,知道帮她们几个无聊打哈欠的人解围,再就是很有分寸感,不舔着脸跟她们去游园,知道男女有别。
太太还是挺有眼光的。
几位姐妹们带着赵元风去湖边游玩,赵元风果然性情活泼,没过几分钟就跟她们打成了一片,大家叽叽喳喳说笑个不停。
虽然走到湖边看见小船后眼前一亮,但并没有开口要坐船,免去了主人家为难。顾一昭擦擦汗,就觉得赵元风被教育得很好。
赵元风既亲近二娘子,在提及家里其余人时很自然说“我家祖辈都不许纳妾,所以家里就爹娘哥哥和我四口人”,也没有待庶女们有所不同,爬假山时伸手扶了六娘子一把,还问顾一昭:“怎得她们名字都带了宁,就你没有?”不因她是庶女而鄙视。
顾一昭就认真作答:“因着我姨娘的娘名字里有宁,虽然不是我正经外祖,到底也有违人伦,所以避讳掉了。”
二娘子随手折了一把柳枝在手里,赵元风特意帮她编了一个花篮,有提手有花边,分外精巧,惹得几个小娘子大呼小叫,围着赵元风要她编花篮。
赵元风一个个应付,给这个编花篮,给那个编鸟笼,还揪了几把狗尾巴草随手编了小狗小猫样子,放进花篮里给她们玩。大家刚才还客气称呼“世姐”,如今已经亲亲热热你一句“元风姐”我一个“赵姐姐”,不甘示弱围着她争宠。
因说起赵家家事才知道赵家没有妾室通房,赵大人身边只有一个夫人,再想起吃饭时赵大人特意送来的那碟菱角米,就知夫妻恩爱。
夫妻恩爱,说明家族里要么是祖传忠贞恩爱基因,要么是赵老爷能抵抗住,有魄力,知道护着小家。
不管哪种都说明家庭氛围好,儿子跟着爹学也不至于太变态。
说亲是个技术活,有的婆家看似表面光亮,但好多事情不深入接触不知道。
前世顾一昭就有朋友相亲时遇到一家家底殷实、男的事业有为、全家高学历,高高兴兴嫁过去之后才发现家底殷实背后是极致抠门,事业有为背后是精致利己,全家高学历背后是毫无温情,婚前待她温和亲切只不过是看中了她是家境优渥的独生女方便吃绝户,等她生完孩子利用岳父母看孩子到三岁后,婆家立刻就翻了脸,先是让她爹娘出钱换学区房,又是让岳父出钱给儿子换奔驰,还振振有词“你家的钱不都是我儿子的吗?”,等她爹中风婆家就更加嚣张,嫌弃她生不出儿子这种愚昧的话都说了出来,最后以她离婚收回资产给孩子改母姓作罢。
好多混得好的人家,或许是靠厚脸皮和算计才混起来的,表面光鲜很容易踩雷,当然穷男人就更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