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1 / 2)
孩子。”
虽然都是嫡女,但大女儿才三岁原配就去世了,被他交给了老母亲抚养,又宦游在外常年不见面,说到底对大女儿曼宁没什么特别的情感。
可曦宁就不一样了,毕竟是自己跟崔氏浓情蜜意时生下的,再者自己对崔氏的感情也胜过对原配的感情。男人爱谁就会爱谁的孩子,是真爱就算是继子女都能视如己出,不爱了连亲生儿都能扔下高楼,这就是男人。
当然在崔氏跟前还要找补两句:“毕竟曦宁舅家比曼宁家显赫,说亲时也是一个大助力。”
崔氏不疑有他:“既然大娘子赶不及,那说给曦宁也罢,等曼宁来了苏州,我们再给她另寻一门妥帖的亲事。”
顾介甫又犹豫起来:“曦宁还小,倒也不急,再看看。”
他就两名嫡女,说亲时自然要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才好。 w?a?n?g?阯?发?B?u?y?e?í?f?ǔ???ε?n??????②???????????
太太也不催他:“老爷说的是,横竖赵家不急着说亲,我们再寻摸一圈也来得及。”,赵家虽好,但可怜父母心,仍担心委屈了女儿想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顾介甫说着说着又想起了儿子:“说起来,温弘的亲事也该着实准备了。”
说起这个嫡子他就头疼,顾温弘虽是顾家唯一的儿子,聪颖好学,可惜他天生就有口吃的毛病。
这口吃就决定了他无法科举入仕。
本朝科举选拔标准是“身、言、书、判”,要求身形端正、长相周正,连头大身子小、一边肩膀歪斜这样的毛病都要筛选,何况是口吃这样的大毛病?
就算顾家权势能让他通过乡试,可后面的选拔呢?
这也是笼罩在顾家上下的一个大阴影:顾介甫官职做得再高,后代无以为继,也很容易被其他做官的宗室亲眷们吃了绝户。
这门亲事就极其讲究,要既不在意他口吃,又不在意他一辈子无法科举入仕,还要有一定助力能护着顾家不至于被其他虎视眈眈的旁支吞没。
几个条件要求下来就很难。
能助力的家族为何找个口吃女婿?巴结顾家愿意这门亲事的商户或小吏人家又没有能力庇佑这么大家产。
太太也帮着出主意:“回头我跟几位女眷透个口风,说不定就有合适的。”
顾介甫叹口气:“此事古难全。”,他前半生花团锦簇,唯一的遗憾就是没个好儿子继承家业。
不管顾介甫的遗憾,这次宴请算得上是宾客尽欢,太太对两个女儿很满意,问她们:“你们这次有大功劳,没想到初次管事就能这般井井有条,说吧,要什么奖励?”
二娘子猴在太太膝前不起身:“娘若是去骑马带上我成不成?我也想骑马。”
“若是问过你爹愿意就带你去。”太太宠溺摸了摸她头发,又转而问顾一昭:“小五呢?”
今日钱妈妈事后汇报,太太才知五娘子才是最尽心的。
除了照应自己负责之事外还处处提点二娘子,甚至还亲自去帮二娘子梳理厨房上菜的流程,说什么“预演”,前一天愣是陪着二娘子让厨房先照着赴宴的菜式提前做了一遍,将每道菜都用了多少时辰、中间可能有什么纰漏都叫山矾写到纸上给了二娘子。
可以说,今日宴请进度顺畅有大半是五娘子的功劳。
顾一昭就沉思:“钱呢够用,首饰呢,母亲又刚赏赐过,四季衣裳也足够……”,真的在认真思考需要何等奖励。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页?不?是?ī????????ε?n?2?0???????.???????则?为????寨?佔?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