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1 / 2)

加入书签

她冷笑一声:“反倒是三姐,一会当着客人面争吵,一会给船上冷脸给客人甩脸子,如今倒委屈上了?”

太太被二姨娘扶着坐在旁边,要不是顾忌老爷在场,简直要给顾一昭喝彩!

区区几句话,就将事情说得回转回来。

果然顾介甫面色又沉闷起来,看向三娘子的目光也不全是不忍,而是透着审视:“你五妹说的是。一家人就算再怎么闹,外头见人也应当和睦整齐,你这般闹,传出去名声还要不要?”

想到今日之事有可能传出去成为笑柄,怒意就再次升起来:“三娘子不懂事,处处挑衅长姐,罚你跪祠堂一月,抄写家法五十遍,也不用再管家了。”

“四娘子唯恐天下不乱煽风点火,六娘子偏帮偏信,难道除了三娘子其余人不是你姐妹?二娘子也有错,妹妹们不懂事,你更要有长姐风范,罚你们三个各抄写十遍家法。”

“至于五娘子。”顾介甫沉吟,“一家人一荣俱荣,你劝架劝得很好,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壁上观,我书房里那方端砚就赏给你,你也应当时常自勉。”

顾一昭有点意外,她还以为顾介甫会连着自己也罚一遍呢,却能赏罚分明。到底是当官的,知道不能搞连坐制。

二娘子虽然不满自己受罚,可想到三娘子要跪一月祠堂,顿时喜上眉梢,觉得这点抄写不算什么,喜滋滋应了一声。

三娘子受了罚,不许再管家,也不知道大姨娘怎么教育了女儿们一顿,六娘子倒乖觉了不少,每每来管家议事都以二娘子马首是瞻。

四娘子虽被罚,但重新得了二娘子欢心,也高高兴兴跟着二娘子。

因着这次冲突,顾介甫就更在意女儿们的教育问题,再三写信催进度,终于在自己府上集齐了四位老师。

教授四书五经的朱夫子年过半百,须发皆白,符合顾一昭刻板印象里的大儒形象。很是威严,他带着一个弟子服侍自己衣食起居。

教授书画的易大家非但是夫子还是当世大家,更是太太少女时极其敬仰的一位姐姐。

易大家名讳单字一个“仪”字,曾经是太太二嫂闺中手帕交,后来所托非人,娘家出事后丈夫和婆家袖手旁观,易大家就求了父亲故旧写信给父兄伸冤,用自己嫁妆银子上下打点。丈夫和婆家反而诬赖易大家是与男人有染,将她赶出家门。

易仪并未气馁,而是带上自己的陪嫁,到了家族流放地定居了下来,专门出卖书画为生,硬是在嫁妆银子花尽的情况下靠着卖字画的钱维生,还照顾了阖家老小。

后来易家终于平反,易家兄嫂请她回家居住。 w?a?n?g?址?F?a?b?u?Y?e??????ǔ?????n?Ⅱ?????5???c????

易仪却摇头拒绝,她被夫家泼了污水名声不好,许多人家已经将她视作反面案例,自家侄儿侄女的嫁娶都受了影响不说,还有不少人对哥哥指指点点,御史参奏她哥哥治家不严,易大人气得当场摔了笏板跟那人在金銮殿上打架。

易仪知道后却连夜就出了府,给哥嫂留下了信件,不知所踪。

再有她的名号时才得知她只带几个仆从游历三山五岳。

家人寻找,然而她如蹁跹白鹤,常常在一地停留不久,忽然坐船顺江水漂流而下,又忽然雪夜来了兴致冒雪去看竹林,或听闻哪里米糕好不远千里去品尝,兴之所至,恣意随心。

家人无法约束她,便只各处请自家亲友帮忙照应。

这回易大家听闻香雪海好,要留在江南好好看一遍梅花所以能留两年,太太二嫂孟月茹便请崔景宜帮忙照顾。

崔景宜写信去求,她闺中时也曾与易大家有过一面之缘,本不抱希望,试探着去信,没想到易大家欣然应诺。还说若是能帮一户她寄住的人家伸冤,她愿意在顾家停留两年。

顾介甫调查过,那户冤情简单,不过是乡间没根没基的土财主仗势欺人,他便随手解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