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2 / 2)

加入书签

南、北二京和各省城都是乡试举办地,这两人都得去省城应天府考试。

顾一昭动了心思,听说应天府城南聚宝山有琉璃厂,能烧琉璃,听说宫里的屋顶、报恩寺塔的霞瓦、滴水、瓷砖这些配件,都是在那里烧制的。

便去寻家里去过应天府的管事打听:“都说聚宝山琉璃厂特供京城,是官窑,想必它附近应当有普通商户开设的琉璃散窑?”

管事乐呵呵点头:“五娘子猜的对,我们家还去那里买过琉璃盏呢。”

顾一昭打听好之后就唤来高大义、边安两人吩咐生意经。

这几年高大义他们还是照样做掮客,闲暇时四处贩卖江南的鲜货:春笋、马兰头、葵菜、莼菜、嫩蕨……

当初原本听了顾一昭吩咐后高大义还有点犹豫:“娘子,城里人当真吃这些山野之物?这可是我们村里青黄不接时拿来充饥的。”要是有大白面馒头大块肥肉,谁吃野菜?

可等他们按照顾一昭的吩咐,从乡野采购了各色野菜鲜货专门运往大户人家之后,居然一售而空。

苏州府富庶,但不是所有富户都会在郊野买庄子产菜,平时食用菜肴还是会从外面购入,所以南北杂货铺也渐渐闯出了点小名气,还有了回头客。 W?a?n?g?址?F?a?b?u?y?e?i?f???ω???n?????????????????ò??

这回顾一昭来应天府也吩咐他们过来,为的就是让他们在应天府开开眼界,也找找商机:“家里会派管事们去应天府,我打声招呼,你随着他们的船一起去应天府。”

“小姐,我们去应天府做什么?难道您要开拓那里的生意?”边安问道。

“正是。俗话说流水不腐,动起来多看看机会。一是叫你们打探别的,二呢,我这里现成有一桩生意要做。”顾一昭吩咐他们,“你们拿了银钱去聚宝山民窑,打听信用好做事麻利的,我要烧制一批纸镇。”

“纸镇?那玩意儿怪沉的,小姐怎么想起来烧制那个?”高大义不解。

“到时候有很多举子去应天府科举,纸镇厚重不便于携带,他们应当都会在本地采购,所以应当是一笔大买卖。”顾一昭解释。

“主要取个吉利彩头,将纸镇烧成独占鳌头、鸭子衔卢草的一甲一胪、蟾宫折桂等吉祥样子,再写上“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吉利字眼。”顾一昭吩咐他们如此这般布置了一回。

等出来后边安还茫然呢:“小姐说的这个法子,当真能赚钱?”

“信小姐的,准没错!”高大义拍拍胸膛,“走吧,我们去打前站喽!”

*

因着应天府作为“南京”是特殊的京畿直辖区,所以还有些旁的地方人也会在应天府考试,难免纷纷扰扰,故而崔氏早早就打发了管事去应天府安置房舍,想想不放心,索性自己亲自去走一趟。

老爷先看着好笑:“以后孩子们要进京赶考,要熟悉官场诸事,都要他们自己去面对解决,难道要长辈跟一辈子?”

“老爷说什么话?”太太嗔怪,“亲戚将孩子打发给我们,我们也该认真些。”

自打嫡子傍身,她这几年跟老爷说话就随和了不少。

嫡幼子出生后,顾介甫就写信进京请岳丈来给孩子取名,以达到示弱的目的。

崔阁老却很有分寸,并没有仗着自己有才学又是长辈而从典故里找个好字,反而是跟着弘哥儿的排行取名顾温弥,其为人谦逊有城府可见一斑。

长子的弘是光大扩张的意思,弥就是圆满的意思,正好连了起来。

家里寻常叫他弥哥儿,很是机灵,也很乖觉,现在已经能跑能走,深得顾介甫的喜爱。

顾介甫很满意太太的安排:“家里有贤妻,我便轻省不少,对了,你去应天府这回就由弘哥儿来安排诸事,一来为今后举业长长见识,二来家里诸事也该由他学着料理了。”

太太一愣。

顾介甫就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看弥哥儿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