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6(2 / 2)

加入书签

三姨娘被送去太原老家,二姨娘忽然要潜心向佛,每日里缩在小佛堂不出门,大姨娘虽然禁足期满后被放了出来,但之后总是谨言慎行不怎么说话。

这背后据说都有五娘子和四姨娘的手段。

府里上下就对母女俩越发敬重,五娘子也隐约成为了后宅除太太之外的第二人。

四姨娘与顾一昭忙得脚不沾地,先是将从前卢家的嫁妆单子寻出来,与青筠阁的丫鬟们一起清点,确保每样都没少。

这里面还有大半落在太原老家,需要打发大姐生母的奴婢前去清点。

第二块大项就是祖母添妆。大姐是祖母亲手抚养长大的,情分自然比其他人更重,因此太原那边早早就送来了一船又一船的添妆。

生母奁产、祖父母馈赠,剩下一项就是顾介甫张罗了。

顾家给每个小娘子的田产是一百亩水田,商铺是没有。

太太和顾介甫商量一番,定出了五千两的嫁妆份额,还叫身边人隐约透出口风,说嫡女三千两,庶女两千两。多给大娘子两千两,是因为她是长女,又丧母,所以由家里私账补贴了两千两。

大姐姐的嫁妆就从这五千两里面支出,除了家具是寻找相熟木匠打之外,什么衣服首饰、金银器皿都从里面出。

顾一昭和四姨娘忙得团团转,既想让大娘子的嫁妆看着体面,又想落着实惠。

四姨娘索性拿出斤斤计较的本性,叫全城的铺子掌柜都拿一份报价过来,自己对着报价单翻来覆去比价,发誓要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货物。

煨芋居的屋里屋外,就到处张贴着小纸条写的商品价格:什么蜀锦、云锦、蚕丝被、轻罗纱……乱七八糟到处都是。

大姐姐自己却不怎么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喜色,只是默默做事。

其他姐妹说大姐是稳重惯了,只有顾一昭知道缘由。

大姐挂在书房里的那幅画早就画成了一大张,连整个沿海都填满了,单看沿海那些个卫所的名字,就知道仰鹤白跑了多少个地方。

而卧波阁里,大姨娘正蹙眉听下人禀事。

“什么?”大姨娘疑心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

“您没听错,姨娘,庶女两千两,嫡女三千两,大姐儿五千两!”绿依小声说,“我听听松堂的小丫鬟磕牙,还说家里女儿家众多,单是每人两千两都要一万四千两,再加上两个嫡女,就得花出去两万两千两银子,也是好大一笔开销呢!”

好多人家的家底都没有两万两呢。按照顾家做派也就是孩子太多了才这么省着花销,若是只有三四个孩子,估计各个都得过了五千两银子!

大姨娘攥着手帕,丝毫没听见她说的话,只反反复复核算着金额,半响咬牙切齿冒出一句:“给大娘子多倒也无所谓。”

给曼宁最多府里上下都没意见:她平日里待人和气,不争不抢,温和中正,对每一个妹妹都和颜悦色,发自内心温柔照顾。谁没受过她的恩惠?

可是说庶女比嫡女少一千两,就让大姨娘有些坐不住了:凭什么?

她自己有两个女儿,自然是希望女儿们的嫁妆越多越好。

她眼珠子一转,已经想出了主意,吩咐奴婢:“给我梳妆。”

梳洗停当后她去了喜樱娘子那里。

喜樱娘子是个老实人,原本带着两个女儿挤在东北角挹秀台背面的一排房舍里,平日里被挹秀台挡住,诸人见都见不到。

还是顾一昭开口求了太太,说背阴北面不利于小孩长个子,就让喜樱娘子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向阳面的沁芳渠。

大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