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9(1 / 2)

加入书签

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说起外面的世界眼睛发亮。

她先跟太太绘声绘色描述起送二娘子出嫁的场景:

“刚到京城时,侯爷就已经在通县码头候着,听说虽然知道具体日子,但行路嘛,难免有长有短,所以姑爷就派人在码头前面十里路巴巴等着,看见家里来了船就赶紧报信,他赶紧告假从京城赶到了通县。”

太太笑:“别被上峰为难才好。”

“怎么会?”四姨娘捂嘴笑,“听说姑爷为人谦逊,很得上峰喜欢。”

“姑爷在码头等到我们,管事搭了帷帐,丫鬟上来搀扶,我一下船,哎呦!!我的亲娘!姑爷居然还在地上铺了锦毯!太太您是不知道,码头上的人探头探脑打听,都猜是不是哪位大人物来了码头?”

满屋大笑,太太笑得最舒畅,她自然乐得见女婿对女儿好。

“姑爷说我们一路舟车劳顿,如今落脚处是通县,离着京城还有半天路程,不如在这里休息一晚。大娘子和大姑爷急着奔丧,就提前先走一步。”四姨娘喝口茶,“我们自己进了安排的客栈,姑爷因着怕二娘子喝不惯京城的水,连水都安排好了,说是买的玉泉山下来的泉水,最是清冽!”

大家笑着附和:“二姐夫对姐姐真体贴。”、“以前也这样。”

太太也笑,很满意这个嫡亲女婿。

“我们去的时候住在咱家在京城的宅子里,进去后衣食住行无一不妥帖,那个管事也是有趣得紧,说姑爷事先叫自家仆从过来安排,说怕曦宁去了不习惯。”

“管事笑,他本就是京城里土生土长的,又不是外地来的,自然知道哪里买的好酱油、哪里买的好炭火,怎么还要少爷来教?”

“卢家也很厚道,二老早就提前到了京城,成婚那日您是没看见,已经送了一遍聘礼,居然在成婚那天又多送了一份。”

“卢家还早捎话给我们,说二娘子的嫁妆分了两部分,像有些笨重的就送到范阳老家两人的居所里,其余细软都在京城,想着以后宦游各处,从京城走方便。”

樱姨娘笑道:“您瞧瞧,这是多么敞亮人。原本许诺婚后二娘子可以跟丈夫上任,本来就是句漂亮话,他们长辈认真执行,可见真的这么想。”

屋里的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听说二娘子出嫁过去金尊玉贵,她的出阁礼办得很是郑重。开脸绞面是宫里出来的宫人所做,三梳礼和加笄礼一个是卢家最德高望重的族长夫人亲自来做,一个是请了一位致仕的阁老夫人所做。

“出嫁时卢家并没有因为两家都在外地就怠慢,听说许多亲戚都是从范阳赶过来的,单是这一点,就说明亲族互帮互助,既尊重我们二娘子,又能守望互助。”四姨娘如今也能看出些门道,跟太太念叨。

太太自然是极为满意:“人敬我我敬人,卢家既然好,我们也回敬人家几份。”

“那二姐姐婚后好么?”七娘子好奇问。

“好!”四姨娘又是满脸笑容,“回门的时候我就很紧张,大娘子也赶过来帮衬,生怕人家怠慢了曦宁,谁知姑爷亲自陪着曦宁上门,大包小包拿了许多东西,曦宁私下跟我说啊,姑爷房里并没有任何丫鬟通房,这些日子在京城也做和尚来着!”

太太神色稍稍安慰。

这个年代男人守身如玉太难,就连村里的老汉稍稍都收了一斗粮都琢磨着要讨个妾回家,姑爷在苏州虽然没有小妾,就怕他一个人在京城没有长辈约束难免走偏,可这种事情又不能放到台面上说,因此太太难免手心攥把汗。

如今算是稍稍放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