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1 / 2)

加入书签

开阔,顿时觉得整个人的心胸也跟着为之开阔。

过了辽州,就拿出了厚衣裳,往常在苏州时还穿着薄衣服防着秋老虎呢,此时却觉得冷,都套上了初冬的薄外套。

这些天在路上,几个小娘子也跟着太太学习地形,知道太原府是西山和东山夹杂着汾河,河谷里坐落着满城人家。

还知道太原府事关重大,西边接着陕西的榆林卫,北边接着大同卫,西北过了神木和镇西卫,就是沃尔都司,外面是北地鞑靼的地盘。

除此之外,就是给她们讲述老家的情况:

顾介甫兄弟有四个,按照《诗经》里“生甫及申”的排行。

大伯顾介生是祖母嫡出,自小聪慧,科举高中后就在外面做官,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翰林的位置,很得师长和上级喜爱,奈何得了一场风寒就一命呜呼,顾家也就集中精力将宝都押到顾介甫身上。

长房留下的是大伯母林氏,她膝下一个女儿顾寿宁,早些年嫁出去了。

三叔顾介及是顾介甫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是姨娘所生,不过他不擅长科举考试,勉强中了个秀才的功名后就在老家负责经商、外联这些事务,他虽然不爱读书,但在经商上有天赋,这些年在顾介甫官职的庇佑下将家里生意越做越大,很是能补贴到顾介甫。

三叔婚嫁的是当地儒商家族的女儿胡氏,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唤作常宁。

最小的四叔顾介申也是庶出,为人忠厚有余但智商情商不够,说话常常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这样的人自然也是早早就告别了家里承重梁的地位,在连续几次科举不利之后索性就放弃科举考试,专心打理顾家的家务琐事。

他的妻子也贤惠忠厚,是当地地主家的女儿方氏,三儿一女,女儿唤作盼宁。

下面还有两个夭折的叔叔,五叔、六叔都是祖母嫡出,可惜都没挺过二十岁。

家里的祖母贺氏接二连三丧子,膝下只余了个小女儿顾依音,所以早就潜心看经念佛,对世事看得很淡,家里的家务也都由大伯母林氏主持。

等马车行到榆次时,外面的管事就来汇报:“三老爷带着三夫人亲来迎接,听说在城门外侯了半个月了!”

三老爷就是老爷一母同胞的弟弟,老爷很是激动:“赶紧招来见面。”

太太却闻言很不大积极,顾一昭敏锐捕捉到跟着太太的钱妈妈甚至还撇撇嘴,不由得对三老爷一家很是好奇。

第77章

榆次县城很是繁华,满大街的店铺,听说宋朝时有位皇帝为了防止并州府原本的州府晋阳产生王侯,就毁了晋阳城,将并州府迁到了榆次。

三叔身着石青潞绸长衫,脸颊圆润,看着也有应酬的肥肚子,像是个肥胖版的顾介甫,但眉目仍旧清秀,看得出来年轻时候必然也是个翩翩美男子。

他开口却截然不同,说话热情圆滑,让顾家上下想起江南一带的商人:“二哥一家风餐露宿,很是辛苦吧?我略微备了些酒菜,给哥哥一家梳洗盥洗,马上就要到太原了,到时候也能好好喘口气。”

虽然不太习惯于三老爷的热情,但听说很快就能结束旅程,大家还是大大喘了口气:这一路太过颠簸,先是晕船,大半的人晕船吐了,后面好容易习惯了行船但又下了船,上岸后连着好几天大家都觉得地面还在晃悠,等好容易习惯了地面,又发现马车太难坐了!

非常颠簸,几天下来屁股都要颠成好几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