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2(2 / 2)
曹言堂远远瞥见五娘子带着帷帽而来,风吹过,她帷帽垂落的轻纱被风吹起一角,却被轻纱后一只玉白的手拉住,皓腕凝霜雪,玉雕琢得一般,可以想见轻纱后的本人该有多惊艳。
曹言堂只觉得心如鼓擂,却还要分神忙着思忖一会见礼时的姿态和话语。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布?y?e?不?是?í????????è?n???0?2????????ō???则?为????寨?佔?点
胡思乱想之际,只听得书房侧面书架后“咯吱”一声。
原来这座书房有个侧门,曹言堂眼睁睁看着戴着帷帽的五娘子进了侧门,屏风和重重书架挡着,两人无法碰面,他怅然若失,不由得自嘲:顾大人又怎么会让女儿与外男会面?能在屏风后已经是石破天惊。
只听屏风后悉悉嗦嗦,片刻功夫屏风后已经有侍女回话:“是。”,却不听五娘子发话,想必是她颔首或示意让侍女将书送过去。
果然就有侍女从屏风后走出,将书信递过来。
曹言堂听她要走,不由得心里惆怅。
却听顾介甫开口:“这回古家被贬谪,你可有什么想头?”
屏风那边沉吟起来,似乎觉得不恰当。
顾介甫就开口:“无妨,你就在屏风后说两句便是。”遇上政论让女儿在屏风后面发表见解,倒也不算太出格。
顾一昭就落落大方开口:
“既然事情已经是百年前之事,再无后人在世间,女儿就斗胆点评几句。那郑大人出自陇西世家,虽然不是陇西的先锋人物,却是陇西派的镇仓石,像出面跟客商谈价、处置陇西派的丑闻这些脏话累活都是他在干,这样的人才干有余但声名不够,所以才会在角逐阁老时被陇西派抛下。”
“可是陇西派当时打头的相大人错就错在眼高手低,只知一味清高,却不知派系里要长久,少不了党鞭这样的人物——喏,这t个词是指——”屏风后的小娘子似乎后知后觉自己讲了不懂的词汇,赶紧解释,曹言堂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了些不好意思,越发觉得她生动可亲,“是指派系内处置脏活的人,恰如鞭子,鞭辟入里一针见血,邓大人入狱,陇西派又没有合适的党鞭顶上,不到两年这个派系就树倒猢狲散,白白便宜了后面派系捡漏。”
她说到这里促狭带了些笑:“爹爹莫怪,就是我们太原顾家当初也肥了些呢。”
曹言堂身为太原人士,对这些政治世家之间的内斗都门清,却从未想过将派系内部的人物按照作用划分为固定角色,他不由得频频点头,顿觉耳目一新。
“今日之古大人,恰如百年前的邓大人,若是他这回倒台,恐怕又要一鲸落万鲸生了。”
之后的谈话越发让他惊叹:五娘子博闻强识不说,对许多政治事件都很有自己的见解,鞭辟入里言辞犀利,毫无半点闺秀的文静。
想起她簪着梧桐花的样子,又觉得她智慧种还不失娇俏可人。
曹言堂一开始还惦念着五娘子的容貌,可听了几句政论后不由得眼前一亮:见识不凡。
博闻强识,行事风格老辣,毫不拖泥带水,言语简洁却有力。
他起了惜才之心,不由得想若五娘子是男儿身,恐怕也能做他的好知己。
不过转念一想,即便做了夫妇也能与她做知己畅谈,婚后生活两人携手,闲暇时点评时政翻看古籍,岂不是人间乐事?
再者聪慧至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