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7(1 / 2)

加入书签

但也往素净雅致打扮,不会穿金戴银。

孙氏萧大石如此,对汤圆也是如此。

昨日史掌柜买了牛,因为牛肉不常见,其他人不会做,都是林秋然来的。一忙就是一个多时辰,期间汤圆又掀开一次帘子,小声着怕打扰她们干活,“娘,我还能再吃一个。”

四个他是吃不下了,三个成,晚上不吃别的饭。

林秋然就又给他拿了一个,“你去问问你祖母,这会儿要不要吃。”

汤圆去的快回来得也快,“祖母说娘先忙,她还不饿。”

林秋然点点头,孙氏回去吃也成,也有给做饭的。

这一忙就到戌时三刻,孙氏带汤圆回去了,一楼就剩两桌客人,菜也都上去了,林秋然能歇会儿。

林冬几人也累得不轻,今儿楼上有七桌客人,有人家办喜事,还挺忙的。

等客人都吃完,史掌柜几个收拾桌子,请的洗碗工忙着烧水刷碗。

林冬几人把剩的肉菜盛出来,看着不太多,又做了两道菜,端出去见几人还在收拾,她道:“先吃饭了。”

史掌柜把东西放下,他道:“先吃吧,在一块儿吃不了几顿了……”

史掌柜语气有些伤感,陆凡赵兴也都低下头,史掌柜叹了口气,“林娘子,你真打算走啊。”

第八十三章 启程

林秋然轻轻点了下头。

这个决定不是近期才做的, 她早就有打算搬到别处去住。

当初赵进山来余安访查,林秋然还问了孩童读书的事。赵大人说胥州和京城的书院好,汤圆今年四岁, 过了年五岁, 合该送去书院, 让先生给他读书启蒙。

当然这只是两年前赵进山说过的一句话, 赵进山现已不在胥州任职,就连余安知县李大人都升迁到别处, 京城书院还似不似从前那般好,林秋然也不知。

平日林秋然有教汤圆背些诗, 做算术题, 当然以玩乐为主。在她心里,汤圆是个孩子,在家教两句诗, 背是会背, 可还是不识字不会写,也不懂诗意。

打算要趁早做,林秋然想过几日就去京城,先安顿下来, 再在京城开家金鼎楼。这事早和史掌柜说过, 这个月也一直交代酒楼的事。

她想去京城,除了因为汤圆,还因为金鼎楼的生意不错, 在县城已是最大的酒楼了。县城人就这么多,再加菜色再扩大规模,客人也就那么多,所以林秋然想去别处看看。

还有便是, 去年年底萧寻寄回来一封信,信中说他一切都好,只不过战事吃紧,他得常驻西北不能回来。

字迹的确是萧寻的字迹,信中萧寻还说他升官了。本来萧寻就不常回余安,林秋然亦不想在余安干等着,倘若萧寻能从西北回来,有官职在身,根本不会常回余安。

难道要让她守着公婆,守着汤圆,守一辈子吗。且不说二人感情没深到那个地步,就算再深,两地分居,日子能过多久。

萧寻去打仗,不得已离家,那是去保家卫国,林秋然无话可说。但他若不上战场时还要留在京城胥州等地,让林秋然自己一人撑着家里,她不愿意。

钱她不缺,那样还不如和离。

史掌柜不提这事还好,一提林秋然就忍不住皱眉。

随着汤圆慢慢长大,会跑会跳,会笑会撒娇会说话,孙氏萧大石对他也越发疼爱,这和林秋然的想法不同。她觉得男子不必过分娇气,该读书识字知礼懂事,但孙氏和萧大石觉得,汤圆还小,考虑这些为时尚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