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2(1 / 2)

加入书签

朕乏了,今日先散了吧。”

皇上高坐龙椅,无人敢直视天颜,萧寻听皇上的声音,只觉得有股莫名的寒意。

萧寻回想起来,只觉得心累,他和林秋然道:“这么多人为之求情,圣上不能不理会。”

林秋然想,皇上就是被架在火上烤,如果惩罚,会寒了老臣的心,不仅仅是赵庭岳,还有别的大臣。可若不惩罚,赵庭岳屡遭弹劾,并非空穴来风。

朝堂上唇枪舌剑,并不好熬。甚至而言,萧寻的战功,也能给安在赵庭岳的头上。往前,不知有多少人如此,大越二十年来无武将崭露头角,到底是无人可用还是被他压下去,谁也不知。

林秋然道:“赵将军驻守西北多年,很得民心。”

而且他今日说认错就认错,跪在地上许久,一句为自己开脱的话都不肯多言。如果再跪下去,晕倒在金銮殿上,传出去,只会说皇上寒了功臣的心。

林秋然不由道:“可是当初沈家不也是因此罪名定罪,为何如今就不一样了。”

萧寻道,“有朝臣说当初死伤众多,是沈将军之过,他不死不以平民愤,两年前打了几场败仗,应州险些失守,朝臣说我立了功,守住应州,没酿成大错也有赵将军擅用人的功劳。”

现在大理寺虽然查沈家的案子,时隔太久一直没什么进展。

萧寻低下头,他立了功,在这些人眼中也有赵庭岳的功劳。可若非当初事态紧急,赵庭岳根本不会让他出头。

赵庭岳怎么走到如今他自己知道,怎么可能再犯沈将军明面上犯过的错。他年迈,手下部将武功兵法都在他之下,盘根错节互相包庇。

今日为他求情的将士有数十人。

林秋然沉思片刻道:“能不能从赵将军身边之人入手,会不会容易一些。”

否则就算向萧寻把自己找到的证据递上去,那些人也会说,赵将军年迈,偶有不察,或许还有人自愿出来为他顶罪。

萧寻独木难支,或许没能撼动赵庭岳,还落得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名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且不说如今赵庭岳只是被弹劾,都未进大理寺,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被定罪。

而且林秋然虽然觉得这些证据应该交给大理寺,却不能现在就交。

萧寻点了点头,“嗯,你说得有理,我再想想办法。”

林秋然安慰劝解道:“他如今是赵国公,又是大将军,皇上都有顾虑,你刚入朝,根基尚浅,慢慢来就是,别自己上火。”

萧寻嗯了一声,“我知道。”

话虽如此,萧寻还是难以避免上了火。

他这些日子早出晚归,忙于正事,林秋然就照着药膳方子给煲汤,期间去了趟医馆复诊,老大夫说他身子好了些,不过郁结于心。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i??????????n????????????????????则?为????寨?佔?点

这又开了些去火的方子,原来的药也得继续吃着。

林秋然偶尔叹气,家里的事却不能耽搁,这几日见了几个庄户,问问这边都种什么。其余时间深居简出,也不出门赴宴。外面有人送帖子来,安阳侯府也送了,但林秋然也没赴约。

下旬又下了场雪,腊月二十五,萧大石从余安过来了。

林秋然一直算着日子,让小厮去城门处等着,一连去了几日,终于把人接到了。萧大石是下午到的,林明把镖局和车夫打点好,这就坐着府里的马车回府。

萧大石没来过京城,看哪儿都觉得新奇,到了定远伯府,他眼睛瞪得老大,连汤圆都不顾得抱,看了半响,他结巴道:“这是新家?”

孙氏道:“瞧你那没出息的样,这是圣上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