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3(1 / 2)
这样的没错。”
孙氏拍了拍胸口,激动得都要昏了过去,她抓着林秋然的袖子情难自抑,“我的天老爷呀,秋然,我们汤圆也太能干了吧。”
这些年她信佛,不过她觉得这和佛祖保佑没啥关系。如果是末名,那还能说佛祖保佑运气好。可考了个头名呀,这哪儿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考上的。
要是佛祖保佑就能考上,那都求神拜佛去了,谁还用功温书呢。
林秋然道:“不过这回考了第一,下一场考试他就得坐前头了。”
离考官更近,压力也更大。
上次林秋然还听小厮说,中午又有两个人被抬了出来,面色发白,手脚直抖,大约是受不住。考试不光考学问,还考抗压能力心理素质。
当然林秋然也觉得,在一众比他大两三岁的人中考了第一名,汤圆很厉害。
孙氏不住道:“真是了不得呀,坐前头有啥的,汤圆可不怕,这回得多给准备点好吃的饭食。”
孙氏忍不住直笑,这是分家断了,家里没祖坟,不然她指定要说祖坟冒青烟了。
第二场带明日,接连要考五场,一直考到了三月份。
搜身、进考场,等日薄西山再从考场出来,汤圆每次都是头名,他考了县试第一名。
四月份还有府试,连考三场,等考过府试后汤圆才能算是童生,这才有了考秀才的资格。
林秋然看着考试就像玩通关游戏,有易到难,克服一道道关卡,越往上越难,多少人名落孙山不得志,考秀才考举人,最后入朝做官,难如登天,得一步一步爬上去。
相比之下科举还是很公平的,但深究也不公平。林秋然给汤圆请过先生,一直都有补习。
天赋重要,后面用功也重要。
笔墨纸砚用的一直都是好的,其他县城或是农耕之家的学子没这样好的条件。自然,在能考得好是汤圆用功的缘故,其他的不过锦上添花。一年辛劳,过年这些日子也是日夜不休地温书补习,他很用功,从未觉得自己聪慧就懈怠。
中山书院汤圆这个年岁去考童试的总共六人,其中三人考中,剩余两人的名次不高,但是早两年考上已经很不错了。
黄先生很满意,也很高兴,还给汤圆放了几日假,由孙氏带回了庄子。
玩了两日,林秋然立刻备上重礼带他来黄先生家中道谢,顺便商量后面他上学的事。
林秋然深知汤圆取得这样的名次有黄先生的功劳,若不补习,名次应该不会这么高的。
大人说话,林秋然就让丫鬟带着汤圆出去了,黄先生甚是欣慰,“萧敛他天资聪慧,又能沉得下心肯用功,这是大人言传身教,夫人教养得好。”
林秋然谦逊道:“我们说十句不如您一句顶用,都是先生教得好,都说得一良师受益终身,萧敛时常惦记您,还说这回若无您,他考不了这个名次,好多题目您都讲过,这才得心应手。”
黄先生笑了笑,“是他聪慧一点就通,别人也讲过。”
林秋然看黄先生有意,忙道:“若萧敛今后能得您指点,也是他的福气。”
黄先生道:“我正有此意。”
林秋然在心里把拜师提上日程,她恭维了几句话,黄先生也真心为汤圆打算,“现在离月底没几日,等下月月初再回书院吧,他这些日子用功,多放几日假,有时不能死学,那样反倒不好。到时就跟着同样考上童生的人一块儿念书,萧敛个子不矮,到书院也看不出来。你若不放心,前一个月依旧每晚回家,等适应了,还是住在书院比较好。”
路上来回耽误一个时辰,若这时间能用来读书,是极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