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1(1 / 2)

加入书签

,哪里就有绝对的好人,也哪里就有那么纯粹的坏人呢?

一个亡了国的君主,匡复宗社的重担仍旧时刻压在他的肩头,这重担使他不能安枕,也不能真正就做了那浩瀚天地里的闲云野鹤,不能就此就做了那南国山间的一缕风。

他比谁都更想要回灵寿。

不管阿磐从前曾对他有过怎样的感情,惧怕过,失望过,厌恶过,还是同情过,可怜过,依赖过。

这田庄十月朝夕相处,同榻而眠,到底使他们二人之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有什么样的因果,就有什么样的悲欢哀乐。

那一层层的纠葛,复杂得难以分辨。

他们就似被缚在了一起的茧,不再是单纯的爱恨,也再不可能如当初那般纯粹和简单了。

阿磐大步地朝他奔着,朝她的孩子奔着,她的大氅,她的宽袍大袖在这寒冬里鼓荡着,那只小狗在她身后大步地追着,撵着,吠叫着。

车辙印,人的脚印,狗的爪印,在这赵国北地厚厚的雪里踩出了一长串杂乱的印痕来。

摔在地上,摔进雪里,然这一回,萧延年不会再为她停下马车。

她知道。

这极北之地的二月底,寒风真是凉透了,凉透了人的肌骨,也凉透了她的心啊。

他们都走了,只留了一个妇人照看。

这赵田庄的日子当真难熬啊。

只有小狗陪她。

无人的时候就抱着小狗发怔,她怕冷,小狗可以给她温暖。

她成日坐在门前,望着那条通往外界的路。

那条路的尽头是哪儿呢,她不知道,从也没有出去过。

只是一个人等着。

等到这田庄的积雪都要化了,等到那山间的桃花也要渐次生了芽,也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

不知道到底在等谢玄,还是在等萧延年。

从日出坐到日落,也没有一句话可说。

不敢离开这座柴院,怕离开了萧延年又来,怕再见不到她的阿砚。

她常默默地念起“萧砚”这两个字来,萧砚,萧延年。

念一遍萧砚,就要念起萧延年。

原来这二人的名字,念起来也不过只差一个“年”字啊。

夜里口渴了,仍旧会说一句,“我渴了。”

可是再没有人应。

暗夜里每每鼻尖一酸,就要滚下泪来。满心的委屈与埋怨无口可出,含着泪又朝着身后道了一句,“萧延年,我渴了。”

应她的只有小狗。

她的小狗哼唧了一声,把脑袋蜷进身子里,复又继续睡去。

她想萧砚。

想得辗转反侧,不能安枕。

想得痛心刻骨,透骨酸心。

惦记她的孩子如今可还有奶喝,可还有暖和的棉袍,可还有人好好待他啊。

想得形销骨立,一次次哭肿了眼睛。

有一日,这条几乎要被她望穿的路,忽然就响起了马蹄声。

马蹄声中,还有轱辘轱辘的车轮声。

车轮子碾着北地的沙土往这里走着,远远地便瞧见一片黄尘。

她想,这是谁家的贵人路过此地呢?

这里偏僻没什么人烟,轻易不会有人来。

她怔怔地瞧着,仍旧坐在门槛,她唯一的小狗已经奔出去朝着那车马吠叫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