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9(2 / 2)

加入书签

赵媪迟疑着,“为什么呢?”

阿磐笑着回她,“这里只怕是要围起来软禁了。”

自古不就是这样吗,好的时候是权力之巅。

坏的时候,随便圈起一处,便就成了禁锢人的囹圄。

殿外的人没有进殿拿人,她却不愿再使人为难,平白再给人添了麻烦。

赵媪一呆,好一会儿才问,“我走了,你可怎么办呢?”

阿磐眼里湿漉漉的,“我不走,就在这里。”

赵媪叹气,愁眉不展,“若是王父还像从前一样,不回来了呢?”

像去岁一样,一走就是数月,走了就不回来了。

阿磐笑,“不回来,我就等他。”

赵媪不放心,还是要问,“要是等不来,他去了赵国女人那里呢?”

赵国女人聪明会示弱,又讨人喜欢,去岁便趁着谢玄离开跟去了魏国大营,说是负荆入帐,要去劝降赵王。

这样的人要拿下一个被伤得千疮百孔的人,易如拾芥,没有什么难。

单是这么一想,便叫人心中酸涩了,却没有什么旁的答案,却也只有一句,“那也会等他。”

第368章 “嫂嫂,恕罪”

会等。

不管等来的是什么,是不是瓶坠簪折,雨歇云收,都会等。

赵媪怔着,怀里抱着谢砚,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过了片刻叹了一声,点了点头应和了一句,“好,不管你干什么,做什么决定,嬷嬷总会陪着你就是了。只是,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要是失了势,嬷嬷只怕.........也成不了什么事啊!”

有的人以死明志,有的人活着作陪。

死实在简单,活着却极难,因而困厄中的扶持人间难得,还需要做什么,有这样的一句话也就足够了。

阿磐心中感激,冲赵媪笑起,“嬷嬷能照看好两个孩子,就已是不世之功,将来阿砚若有出息,叫他给阿嬷铸钟鼎,刻碑碣。”

建金石之功,铸成礼器,传不绝之世,得是多大的功劳才能有此礼遇与殊荣啊。

(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祭祀礼器,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拥有,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大多用来记载重要的历史事件,或纪念重要人物,铭文字数有多有少,但结尾处,有八字吉语最为常见,即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寄予了青铜器的主人期盼后代子孙无灾无难,能够永远享受贵族地位,将家族的荣光世代相传的美好寓意)

虽不知这样的一日到底会不会有,也许永远都没有,也许果真有了,但那时候人已经没了。

可这是暗夜中的希望,人有了希望,也就活得有劲有盼头了。

赵媪听得热泪盈眶,仿佛那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贵族礼器果真已经有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老妇人笑着点头,“那我赵良玉可真要流芳千古了。”

言罢,再不多说什么,抱着谢砚也就转身走了。

大明台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