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1 / 2)
“当年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做的是黄老道家思想演变研究,当然,我一个本科生,也不可能做太大的课题,也就是拿了我老师课题组里切割出去的一个很小一块,做的是刑名法术和黄老道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太过学术的先不谈,总之就是这个方向当中涉及到很大一部分秦史。和现在有各种新的出土文物不一样,早年间关于嬴政一朝的相关论述大多会全都指向同一个来源。”
“也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在文学水平上自然没得说,但是在史学可信度上,本质依然是后人结合各种资料写就的史书,在学界算不上一手资料。而且其中夹杂了太多其个人的政治观念、时代局限,还有当时政治需要的遮掩。”
网?址?F?a?b?u?页?ǐ????????ē?n????????⑤????????
“许多广为流传、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典故,有些来源模糊,有些则艺术加工。甚至史记的不同篇目中,有些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论述都会互相冲突。尤其立足汉代修撰前朝史书,那立场自然更加微妙。最终就造成了非常荒谬的情况。”
“从嬴政亲政前后到统一六国称帝之间的十余年时间,明明必然有大量亲历者家人甚至本人还活着的情况下,《史记》中对那段至关重要的历史记载却出现了大片真空。直接导致我的课题卡得死去活来。”
现在说起这件事,悲风画扇都流露出了浓浓的怨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写论文哪有不疯的”具象。
“在那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地翻找资料,翻着翻着就冒出来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就是赵姬的记录明显也存在大量的岁月史书和后人描补。”
《史记》中对赵姬的论述是非常反逻辑的。
当然,这里说的逻辑并不是指今人眼中对其的价值观判断,而是放在《史记》成书年代的同类参考。
还是先把赵姬那些乱七八糟无凭无据孤证不立的八卦传言放开不谈,单说所谓最板上钉钉的嫪毐私|通这件事。[1]
嫪毐都能封侯,并且有完整的人物动线,从被吕不韦提拔引荐,到进宫,到封长信侯,还有最后叛乱死亡。这个人物是否存在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是嫪毐和太后私通生子这件事很重要吗?
答案是根本不重要。
读史不能用现代人思维去评价古代人的风气,要置身于当代背景。
首先,嫪毐有没有搞人家老婆?没有。当时帝太后已经丧偶。
其次,秦律中有没有任何一条说丧偶的寡妇不能养情人?没有。
甚至在当时鼓励耕战、鼓励寡妇再嫁积极造人的背景下,大概还可以描补成太后为国先驱,以身作则。
扯淡归扯淡,但就算太史公,有碍于当时汉代宫廷上层的特殊风气,也没说有什么大问题。
所以嫪毐甚至能在“严刑峻法”、“等级森严”的“暴秦”,无功无劳就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还能自称秦王“假父”(姑妄信之)。
否则他一个赵国人,在秦国的土地上这么闹,生怕秦国本地人弄不死他?
第三,参考当时的社会风气,类似事情参考有没有?也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