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7(2 / 2)
都是百姓的父母官,也都是穷苦的地方。
他从前就致力于让自己管辖的地方上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至少他走的时候,肯定要比他刚去的时候的情况要好。
他应该做得还算成功。
可依旧还是差太远了。
还是有太多的百姓吃不起饭,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间,依旧有活不起的家庭需要卖儿卖女。
不需要别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家里有人生了一场病,就需要卖田卖地,然后再是卖儿卖女。
也可能只是家里的田地被地主侵占,从农户变成佃户,一年接一年,日子越过越穷,最后地主逼租,逼得他们只能卖儿卖女。
段文想要做得更好,可是他依旧不得其法。
听了苏先生的话,他才幡然醒悟,这不是百姓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是统治阶级的问题。
他们就需要这种普通人,从生到死,都在不停地劳作,为他们提供养分。
天下百姓,皆为牛马啊。
段文吐出一口气,“师弟,师兄也不多说,若是你真的愿意去推翻这个腐朽的世界,去建立一个新的理想世界,我段文愿肝脑涂地,誓死追随。”
“哪有这般严重,以后会不会打起来,都还不一定呢。”
如果不打仗,只需要发展内政的话,他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
搞经济。
只有一个地方的经济繁荣了,才能谈后续的发展,否则干啥都没钱。
就像之前的水泥配方。
霍潋和段文都有。
霍潋那边,也只用来修筑了城墙,把将士们的住所给修缮了一番,然后就没有别的用途了。
是霍潋不想干别的吗?
是没钱去干别的。
要说拿水泥做生意赚钱,段文这边已经在做了。
段文把水泥造出来之后,先造福了百姓。
并没有奇货可居卖高价,是村里农户都能卖个二三百斤回来修补房屋的程度。
利润不高。
到如今赚的钱,也只是把城里的路给修缮了一下,然后再把城里的善堂修缮了,收容了一些孤儿和无人供养的老人。
这水泥的作用大着呢,段文不想干别的吗?
还是没钱啊,每次赚点钱,就立马投入到民生里面去了。
“发展经济?”苏长寻似有所思。
君郁在旁边看着,他毕竟听儿子说过太多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了。
“只要把今年的干旱给熬过去,以后有了这些高产量的粮食,百姓不怕饿肚子了,也不会缺乏税收了,把经济提上来,百姓的兜里也有钱了。”
百姓有了钱,其他跑商的商贩看到拉过来的货物能卖出去,甚至是买个好价格。
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过来做生意。
商税,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至少说,一个繁华的地方,商税肯定比农税高。
等到财政上不需要农税的支撑了,他们就可以免去百姓的农税了。
到时候百姓又能更轻松一些了,有更多的余钱了,那就能送孩子去上学了。
父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他们的想法说给苏长寻和段文听。
段文的眼眶子又红了。
显然是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读书科举,几乎拖垮了他们整个家族,如果不是苏先生出资,恐怕他也就只能止步于秀才,以后就在村里做个教书匠了。
这样的案例,不止他一个,从前他就有一位同窗,家里清贫,但教书的先生都说他未来必定有一番作为。
可他家老母亲因为操劳过度,一病不起,那位同窗就毅然离开了书院,回家教书赚钱,撑起了那个家。
现在君郁口中的话,无疑是让他心醉。
多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