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7(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有天赋的,还能进一步培养,教她们经商,教她们做管理,甚至是让她们自己考虑是否有想要学习的技能。

这工厂,以后慢慢运营起来了,就成了她们工作的地方。

掌握了一技之长,到哪里都是有饭吃的。

等到官府这边,能彻底掌控的时候,不说女官,按照儿子的性格,定然会提出招收女吏。

这时代,普通人家,别说家里有人在官府做小吏了,就算是在城里酒楼做个小管事,都已经是顶有面子的事情了。

官府扩招小吏的时候,男性肯定更占优势,但是他们必然要打破这个不平衡,现在就让女子们学起来,也让她们将来能有一战之力。

哪怕是有一个人考上去了,也都是给女子们做出了榜样。

在这样的底层百姓家里,谁能赚钱,谁更有能力,谁说话就有底气,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得不说,宋熙容也算是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君秋澜若有所思,“娘考虑得很周到,但是有个问题恐怕不好办,现在送女子出来学习,绝大多数的家庭应该都会不乐意的。”

本就贫困,送男孩儿上学,一家人都要思虑再三,上一年半载的学,没有天赋,家里必然就放弃了。

这一类,都算是家庭条件还算过得去的类型了,更穷一些的,别说女娃子了,男娃子也没有上学的机会。

就这样的情况,再出钱给女娃子上学?

想都不要想了。

至于他们考虑的这些东西,在大多数人家眼里,也就是画的大饼罢了。

宋熙容笑了笑,“娘有打算,让她们做工抵学费,上半日学文化课,下半日做工,每月定好一个固定的学费数额,计件算工钱,超过学费的,我们还得倒给她们钱。”

等到文化课学完,考试合格之后,就给她们找老师学技术。

这说法,直接让君秋澜眼前一亮。

如此一来,在普通百姓人家眼里,送女娃子上学,不光能学到技术,还能赚钱贴补家用。

就算工钱不高,哪怕一个月只赚一二百文钱,对普通人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进项了。

细想一下,君秋澜越是觉得娘亲考虑得周到。

其实如今这世道,想要学手艺,也都不容易。

要花钱,要托关系找师父,师父收下徒弟之后,还得考察徒弟几年,这几年都是不给钱的,但你要给师父鞍前马后,逢年过节的礼,也绝对不能少。

过个几年,师父觉得你能行了,才会开始传授你一些技能,有的师父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甚至在教授的时候,还会有所保留。

总之,这个世界,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复杂也很困难的事情。

他们直接把学技术弄成学校,就像当年另一个世界的技校一样。

君秋澜都刷到过广告,学汽修,学挖掘机,学烹饪。

这些都算是一技之长。

母子二人,就着这个话题,聊了好一会儿,完善了一下细节。

君秋澜是很支持娘亲做这件事情的。

最后的两个问题,恐怕要找一位有身份地位的女子站出来背书。

他们现在只是普通老百姓,贸然牵头,姑娘们心里激动,想学,但恐怕会被一些老顽固给阻止。

“找霍夫人?霍夫人年年阻止妇人给将士们做冬衣,在边城也有地位,大家也信服她。”宋熙容说。

君秋澜原本也考虑过,“我们得要考虑文武的平衡,娘亲。”

现在的武力,是霍潋这边,文人为首的就是段文和苏长寻。

他们既要两边合作,却也不能让一家独大。

想到这里,君秋澜也不免叹息,这何尝不是他从前学到的帝王之道呢?

御下,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