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1 / 2)
的人。
城里,今天可热闹了。
前几日就有官府的人进村里通传,说知府大人的夫人,与几位有能力的夫人一起,创办了一所女子学院。
除了教授姑娘们读书认字之外,还教姑娘们一门技术。
这消息传出去之后,十里八村的都沸腾了。
究其原因,还是学技术的门槛儿太高了。
就说他们寻常人家,要是知道哪家姑娘会织布,那都得是百家相求的好女了。
现在居然专门开办女校,专门教女子技术。
要问学费多少钱?
什么?
不收钱。
甚至还能赚工钱。
他们怎么就听不懂了呢?
结果细打听之后才知道,上午学文化课,文化课合格了,才能去学技术,然后呢,下午,是要做工抵学费的。
把学费平摊到两年的时间,每个月扣掉学费,多做的活计,那就是多赚的工钱,是能带回家的。
这消息传出来之后,家里有闺女的都高兴坏了。
再一打听,这女校居然对年龄的限制放得很宽。
八岁到四十岁,都能报名。
可是学校招收的名额有限,这下,大家都坐不住了。
哪家没有几个女人呢?
学技术啊,要是学会了,以后传给子子孙孙,那都是一门生计。
听说是今天报名,有想法的,能来的就都来了。
君秋澜还是第一次在街上看到这么多的妇人,女子,女童。
大家嘴里叽叽喳喳的,说的都是关于今日招生的事情。
据说,是三位夫人亲自面试学生,看得上的才收。
大家都还没找出规律,几位夫人也就是问了几个问题,这个人回答了,可能收下了,下个人回答一样的内容,可能就被淘汰了。
谁也搞不清几位夫人是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君秋澜倒是能琢磨出一点娘亲的意思。
娘亲说了要办女校,不让他操心,全部都是娘亲跟隔壁二婶子去找段文师兄的夫人一起商议的。
女校,就是为了提高女子的地位打下的基础。
但是她们精力,人手,都有限度,不可能把来的人全部都招了。
所以只能选一些性格坚韧的,能勇于对命运说不的,还有一些,是极度贫困的,急于一份生计的姑娘妇人。
至于年纪小的,那就只能挑选着先收一些。
君秋澜到了地方,还是热闹得很,他从后门进去了。
段文的夫人姓田。
田夫人还带了家里的家丁和丫鬟在维持秩序。
“娘,今日如何了?”
宋熙容听到儿子的声音,也挺惊喜的,“既白怎么过来了?”
“就是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都挺顺利的。”宋熙容说,“就是来的人太多了,有些招呼不过来,恐怕要三四天才能见完所有来报名的人。”
这些人过来,也不是为了读书识字,就是为了那一门可能学的技术,以及工钱。
时下女子赚钱的门道太少了,基本上都只有在家里做几张绣帕荷包,卖给城里的铺子,能稍微赚个几文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