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3(1 / 2)
代的那一套,都是他自己在网上买的。
家里不见君白送的身影。
君秋澜无奈笑了一下。
爹娘是不是太宠他猫儿子了?
每天去上班还带着猫。
现在就寄希望于,今天是爹把君白送给带到学堂去了。
学堂就在村里。
君秋澜把冰箱收拾好了之后,简单给家里做了个卫生,才出发去了学堂。
结果他刚到门口,就听见父亲在跟人吵架。
父亲是再温润不过的性子了,居然还有人能跟他吵起来,也是个稀奇了。
君秋澜敲门进去,“爹,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见有一个陌生的男子,看穿着打扮,像是个读书人,应当就是上面安排过来的下乡知青了。
君郁也难得情绪外放,脸色都被气红了。
“既然是上面安排下来的知青,就该好好教学生读书。”
君秋澜抬眸,看着面前趾高气昂的书生。
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被捧得太高了。
普通的教书匠,从前都是读不下去书的书生才做的事情。
要么是家里贫困,实在是没钱读书了,就在村里收几个孩子,能赚点钱,也还有希望继续读下去。
这一类算好的,比如村里原本的教书秀才。
另一种就是成绩太差,继续读上去也毫无希望,但他们穿上了长衫,再也没办法去地里刨食,于是就做起了教书育人的买卖。
正经教孩子读书识字,赚些钱也没什么。
但面前这个书生,恐怕是想又当又立。
做了教书先生,又看不起读书的人都是泥腿子出身。
君郁缓了口气,“这位张先生,来了好几日了,每日就是在学堂指点江山,学生主动向他请教,他也只会说孺子不可教,你教都没教,如何说学生孺子不可教了?”
还不止这些。
村里人要管读书人的住处,马忠也想着人家来教书,还要教村民们识字,也很是不容易,就让村里有孩子在学堂上学的家庭,大家一起分摊一下先生的一日三餐。
结果呢,这张书生,日日都要有肉吃。
村里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了几次肉,就他一个人矜贵,还想天天吃肉。
来了这么多天了,没有教村民们识一个字也就罢了,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还不认真,看不起学生。
今日的冲突,便是他上课直接让孩子们开始背书,他自己坐在台前,翻起了画本子。
刚好村学里最聪明的孩子,有一个知识点不懂,就想着平时他们都能请教君先生和原本的先生,就鼓起勇气上去了。
结果没想到被数落了一顿,用词还极其恶劣,难听。
刚好被君郁给碰上了。
也就是这么给吵起来了,教书先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老师就有为学生答疑的义务。
张书生冷哼了一声,“本就是村里的泥腿子,我可是官府亲自任命的教书先生,以后也是吃皇粮的,这些泥腿子,能有机会识字就不错了,还妄图校考先生的学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