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4(2 / 2)
流年不利,让他们一家经历了两次颠簸。
第一次就是皇帝下旨,把君秋澜送进宫做了皇子。
自家的孩子,凭什么给别人?
可那是皇帝啊,女婿虽然也是皇家人,但是他们这一脉的,已经久不入朝堂了,除了个皇亲国戚的身份,也没别的了。
根本没有一丝反抗的余地。
第二次就是皇帝有了亲儿子。
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就预感到不妙了。
别说帝王了。
就说普通民间的小家庭,在有了亲儿子之后,家里的产业,怎么可能留给养子?
那几年,上面也盯得紧,他们不敢有多余的动作,就怕给澜儿惹上麻烦,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各种理由给宫里送钱。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自觉性管了一点用。
真到皇帝对他们动手的时候,给他们一家人都留了一条性命,只是抄家,遣返全族回祖籍。
是啊,皇帝是聪明人,他怎么可能看不出君秋澜其实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思的?
只不过,总要找一点合适且合理的理由,让君秋澜腾出太子这个位置,好给他的亲儿子让路。
只是这样的代价,太大了一些。
差一点,他们就要和女儿女婿见不到面了。
幸好啊。
外孙儿有自己的造化,也让他们有了机会再次相见。
至于长途跋涉,早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了。
能见到亲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君秋澜扶着外祖父,“外公,您慢点走。”
宋祥哽咽。
宋熙容也被女儿搀扶着进来,“爹。”
一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父女相见,恍如隔世。
执手泪眼。
旁观的群众,也有些眼眶子发酸。
这里是边城。
很多都是被流放过来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穷,而且容易经历战乱,人少。
因为先皇的关系,大盛并不滥用死刑,多是以流放为主。
这些犯人,流放过来,也是为了扩充边境的百姓人数。
大概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真要打起仗来,这些流放过来的百姓,也能稍微上前线顶一顶。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真到存亡关键了,上头的人会放过你吗?
想得远了一些。
就说这些流放过来的百姓,几乎很少有人能活着光明正大地离开这个地方的。
他们与家人的分别,那就是永别。
现在面前这一大家子人,居然千里迢迢过来了。
他们刚才也听了一耳朵,是为了出嫁的女儿。
可真是了不得。
君秋澜和君舒婉分别给外公和母亲送上了手帕。
“外公,娘,咱们先回家去吧。”他说:“这里毕竟是医馆。”
说起医馆,宋熙容才反应过来,“爹,是谁生病了?您哪里不舒服吗?还是娘生病了?娘呢?娘在哪里?”
语气万分急切。
大弟妹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走了过来,“姑姐,别担心,婆母只是有点儿闹肚子,方才大夫看了,问题不严重,这会儿又借用医馆的茅房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