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8(1 / 2)

加入书签

是他们听说过的,离得更远一些的地方,还不知道有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不用想,肯定是有的。

只是这个时代通讯不方便,大家获得消息的渠道也不多。

再说了,大部分的起义,都是小规模的闹一场,恐怕都闹不到皇帝面前去,皇帝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个事儿,就已经被当地的官员给解决镇压了。

“边城情况尚可,周边临近的州府也一样。”君郁解释说:“今年本就突发旱情,几个知府都联名上书了,请求发赈灾粮。”

粮食没到位。

但是年初就下达圣旨要收取的人头税,后续也没多少消息了。

刚开始的那几个月,还有文书发下来催促的。

后来可能是其他地方乱过几场,再加上这本就是边城,又发生了旱情。

上面的人也要担心,万一真把边城的百姓逼到绝路了,哪怕他们自己闹不出事情,但他们大可以打开国门,放戎狄进来。

也就是要死一起死的意思了。

所以这事情,基本上算是略过去了。

宋老太太若有所思:“那澜儿要造反的事情……”

她顿了一下:“别的事情,可以都不跟我们说,但是这个事情,总归事关重大……”

她倒是不怕造反。

如今的皇帝,确实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他们在江南,听到的消息更多。

除了那些皇子的外戚在朝堂上明争暗斗之外,皇帝自己也在折腾。

劳民伤财的。

他们外孙就很好,外孙做皇帝,肯定比现在那个皇帝好很多。

就是他们之前听宋庭说,以后没有皇帝了。

这个事情,他们属实是就无法理解了。

都要造反了,以后不当皇帝,那国家如何治理?

“娘,澜儿要这么做,不是为了皇位,不是要万人之上的地位,他要造这个反,是为了解放咱们老百姓。”宋熙容解释。

解放老百姓。

这个说法倒是新鲜。

“快与我细说一番。”

宋卓和宋越也来了兴趣。

“两位兄弟别着急。”君郁找出一本册子,这都是他们初步要做的事情。

他说:“且听我慢慢与你们讲……”

一家人聊起造反,反而是像在唠家常。

君秋澜这边,马不停蹄地赶到剧组,算是没迟到。

反倒是颜景觉得他稍微有点儿喜感了。

“我又不是要你上班打卡,迟到了也不会扣你片酬,你敢这么着急做什么?车呢?买了车,不用?”

君秋澜笑了笑:“守时是最基础的礼貌,至于车的问题,我去老师那边,就没让悦姐跟着了。”

“你这老师还真是神神秘秘的。”

就算不愿意出山入世,君秋澜的朋友上门探望一下,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颜景总感觉那位砚耕先生生活得与世隔绝似的。

凤城穷是穷了点儿,但是应该也没有走不出的十万大山吧。

君秋澜半天就能去一个来回,再加上帮砚耕先生办事还得耗费时间,那就意味着,砚耕先生住得也不算偏远吧?

颜景又在心里画了个问号。

君秋澜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了。

那边的事情越来越多,他这个领头人,长时间不露面,确实是不合适的。

总不能每次都晚上过去找大家商量问题吧。

现在是初期,还算好,真到需要跟上面硬碰硬的时候,他还时常不露面,那就真的不像话了。

这样要大家怎么能服他呢?

总不能就靠他的一个信念,然后就誓死追随吧?

人心是很复杂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