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2(1 / 2)

加入书签

了如此多的改变,他是不是也能为另一个世界稍微做一点儿贡献。

在等老御医来的期间,君秋澜他们在小土坯房里展开了圣旨。

看过之后,大家都沉默了。

圣旨上说,封君秋澜做摄政王,之后不论哪个皇子做了皇帝,都由君秋澜辅佐。

当然了,也没让君秋澜做光杆司令。

还留了几个信得过同时也有能力的大臣,比如今天来的王朔。

至于兵力,还是霍潋。

他无调动兵马的权限,但是有让霍潋辅佐他清剿朝廷余孽的权利。

君秋澜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

圣旨里面,还夹杂了一封信。

君秋澜完全不想展开。

还是苏长寻打开看了一下。

旋即,他也摇了头。

他当初高中状元,风光无两,跟这位皇帝相处了十年之久。

自然是看得懂这位皇帝有些刚愎自用,而且并无多大才能。

信件上说了,当初君秋澜‘谋反’,他留了君秋澜一家的性命,就是为了让君秋澜暂时离开京城这个混乱的地方。

然后蛰伏起来,等到有机会再返回朝堂。

苏长寻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所谓的‘造反’,不就是皇帝伙同其他大臣给君秋澜强行安上的罪名吗?

现在还反过来说是为了他好?

又封了他做摄政王,让他该感恩戴德?

君秋澜光是看苏长寻如同便秘的表情,也把这封信给猜得七七八八了。

毕竟相处了十八年,他叫了十八年的父皇。

这位父皇是了解他的,他当然也了解这位父皇。

苏长寻十分嫌弃:“既白说说吧,接下来该怎么办?”

把霍潋都安排给了君秋澜,想来也是对君秋澜有着一定的信任了。

君秋澜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有自己的计划,不必蹚这趟浑水。”

至于这摄政王?他稀罕吗?

他们现在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王位能比得了的?

再则,古往今来,哪个摄政王最后能落一个好下场?

等到他辅佐皇帝亲政之后,皇帝掌握了自己的权柄,第一个要开刀的,就是权势滔天的摄政王。

果然啊,以史为鉴,这个词说得很有道理。

君秋澜继续说:“大皇子的亲舅舅金大人押送粮草过来,必然来者不善,务必要让他走不出这个地方。”

苏长寻脸上也带着几分笑容。

他一直就觉得君秋澜的心善过头了,难免偶尔会觉得他优柔寡断,用另一个世界的话来说,君秋澜偶尔的表现都有些圣父行为了。

可是,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君秋澜不会手软。

这样就很好。

一位心善的领导者,总比一位暴戾的领导者强很多。

更何况,真要打起来了,君秋澜的心善,才能保住更多百姓的性命。

否则,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每次的朝代更新换代,死伤的人数,几乎就要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史书记载的。

而他们所追求的新世界,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果真的有太多百姓为此丧命,恐怕剩下的百姓,也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质疑。

君秋澜说:“不管如何,我们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断没有道理再换条路去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