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2 / 2)
又或者这些全部假面组合起来,才是真的我。
还有简单的条漫分镜样式。
小小的女孩从家人手中接过来了一个小牌,小牌上面写着四个字——听话懂事。只要她听话懂事,就会得到夸奖,她将小牌挂在的脖子上。
后来小女孩长大,送给了自己的女儿一个小牌,上面依旧写了四个字——听话懂事。
某一日,丈夫回家,带来了一只小猫咪。
女孩和她女儿一起,给小猫剪去锐利的会伤害到她们的爪子,然后摸摸小猫的脑袋,把准备好的猫牌戴到小猫脖子上,对它说:“你以后要听话……”
话并没有说完。
因为女孩只说了一半,就愣在了那里。
这幅画面前围的都是姑娘,有人静静看完画又看完评论,在便利贴上写了什么,粘贴在留言板上,共情或者辩驳不一而足。
《我》是个很好的题目。
抽象的、具体的情感全都可以表露出来。
有人描绘人格解离的我,有人描绘被墨守成规的口头禅吃掉的我,有人把社会画成了巨大的模具,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模具里面,我是我,我似乎也是别人。
画展里相对安静,就算有讨论,也是细语低声。
沈止和沈疾川两人从末尾看到前面,印象深刻的会驻足观看,看够了,再继续往前走。
走了一会儿,沈止轻声说:“到了,可以认出来哪个是我的吗?”
沈疾川视线逡巡片刻,最后落在那副悬挂在中间偏左一些的画上。
铺天盖地渲染的灰黑,左边是密密麻麻的猩红的、模糊的、重叠的眼睛,这些眼睛或是冰冷,或是慈爱,或是讥嘲,它们注视着油画中间悬挂着一枚黑茧。
黑茧被一根细细的悬绳吊着,只有一只扭曲的手掌印竭力从黑茧中凸出来,像是里面的人,或者是野兽,在黑茧里饱受折磨发出痛苦的嘶吼,也像是对黑茧外面的‘拐弯’发出低吼的威胁。
诡诞的死寂和沉默弥漫在笔触中。
而画的右半边,陡然变了个模样,细小的碎片玻璃如月光一样漂浮在空中,折射出清冷的柔光,这些柔光形成了模糊的浅白人影。
人影没有具体的模样,像是一团雾气,透白柔软的薄雾手指同样扭曲,扣住那只狰狞的手,以保护的姿态拥住了黑茧。
画名叫《碎境》。
这幅画在前列,但不是一眼看过去给人冲击最强的,也不是第一名,可当沈疾川看见它的那刻,他的视线就再也无法移开。
他清楚画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了什么。
他定定望着画中的黑,感受着那股深渊里的绝望和挣扎,鼻尖忽然就酸了,眼泪无知无觉往下掉,心脏抽痛。
沈止愣了下,“怎么……”
沈疾川转头,脑袋压在他肩膀上,很快,沈止肩膀就湿了一块。
沈止低喊了他几声,才得到一句闷闷的‘我没事’。
沈疾川没事。
他就是一时间没绷住。
这幅画当然不是纯黑,只是那黑的一面透露出来的绝望痛苦太浓郁了,他一想到沈止在那种日子里过了十年,他就喘不上气。
哥最崩溃,最难过的那段时间,是自己熬过来的,在医院冰冷的束缚带和仪器检测下熬过来的。
他做梦都想回到那时候去陪他。
沈止大概猜到了,拍拍他的背:“你看画只看一半吗?”
沈疾川在他肩膀上抹了下眼睛,再次抬头看去。
从碎了的镜子里折射出来的光晕薄雾形成的人影,以保护的姿态拥抱黑茧中的人,对他们来说,不管是黑茧还是薄雾,都既是沈疾川,也是沈止。
对他们来说,这是代表了救赎和保护的画。
对旁人来说有别的解读。
评1——在我看来,黑茧里的是恶魔,吸引薄雾的人影来到此处,用自己的弱势和悲苦引起对方的保护欲,从而拽着薄雾人影陪着ta永远留在这里。
又或许,这是一个人的不同两面,黑色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