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2 / 2)
“程老板是说,酒厂合作生产的酒必须要限量发售,而且酒的全面营售要根据您设定的方案来进行是吗?”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如果是这个条件,那么不需要您再开口,这个条件我们酒厂答应。”
对于他这么干脆利落的拍板答应下来这件事,程以时还是稍稍惊讶了一下的。
无他,其实在程以时看来,这时候的酒厂虽说可能经营艰难了一些,但是说要是真的干不下去破产倒闭,那也不会。
而在那本书中,也提过酒厂倒闭这件事。大规模的酒厂倒闭时间应该在九十年代。酒厂发展如何分水岭就在当时。
因此,她也猜出来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南城小店酒厂一定是遇到了经营上的大困难,而且这个困难也不是一般程度的,而是一个意味着不度过这个困难,酒厂可能会倒闭的问题。
毕竟有些事情不难猜,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一个中型酒厂是不会这么看重跟一个小饭店的合作的。
它或者说它背后的他们正在试着把这个小合作当救命稻草,说什么都要抓住。
“程老板,做生意讲究诚信经营,有些话我就跟您开门见山了。”李奋发聊起来生意,还是比较精神的,“1978年酒厂建厂的时候,我们酒厂里面有一个外地的投资人。两个月前,投资人意外去世,他的后代接手了他的股份。但是两周之前,他让人过来,说要带资出走,把厂里的啤酒生产线带走。厂里其他人试了很多办法,一直没有改变他的决定。所以…厂里现在的情况的确是比较着急。”
他之所以敢跟这位程老板一五一十报告酒厂经营情况,也有两种考虑。
一个是酒厂投资商撤资并且带走啤酒生产线,这件事情不是小事情,一味去遮掩一定是遮掩不住的。到时候事发,这件事情不仅对合作没有好处,甚至会加速他们酒厂的灭亡。
二是想跟眼前的人留下一个诚恳的印象。他一个当酒厂最高领导的人都亲自过来跑小饭店的合作,这事一想只要是个做生意的人就会觉得这其中的微妙。与其遮遮掩掩让合作商去托人打听,不如他们直接暴露自己的短处,争取一个诚信经营的形象。
不得不说,他这一步考虑得很周全。也的确让他在程以时的印象中留下了一个诚恳的形象。
“李厂长坦荡,从我个人而言,很敬佩李厂长这一面。”程以时对他说,同时也直白地说出了她的顾虑,“不过,生意的事情还是要理性一些,在商言商。”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跟一个店铺合作生产酒,是一个小生意,但是在我看来,生意无大无小。不过尽管只是一个小生意,我个人也更想合作一些经营稳定的酒厂。投资人撤资,想必您的酒厂应该不太安宁?”
说直白一些,就是南城小店酒厂的投资人撤资,并带走一条能支撑酒厂的生产线,这种事情对于一个酒厂而言,尤其还是一个靠这个生产线起家的酒厂来说,一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随之而产生的就业、失业,以及相对应的一系列劳动补偿十分麻烦。
程以时在气象站的时候帮助处理过人事工作,自然见过那些丢了工作的人一些疯狂的举动。
所以从这个方面上考虑,其实正处于麻烦当中的南城小店酒厂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合作对象。
程以时理想中的合作酒厂,可以不大,工作人员也可以不多,甚至可以是一个刚建成的,市场占有率也可以是零。
因为只有一个“崭新”的酒厂才或许能够接受她一些超前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酿酒的事情才一推再推,因为她其实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要不要建立她个人的酒厂。
所以面对当下,从理智的角度来看,一个建立时间有接近十年的历史,有稳固或者说可能是坚固的领导层,以及目前经营状况还受到较大冲击的这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