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2(1 / 2)

加入书签

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不少员工都已经在食堂等候,翘首以盼,等待食物出锅。

母亲她们两个食堂工作人员不自觉地加快手里的速度,不一会儿,香气扑鼻的饭菜出现在餐桌上。

所有人分成三桌,开始今日的晚餐。

陈茵她们这桌基本上都是大夫,说话时谈论的都是关于病人病因等专业知识。

杨云湘她们护士和药房组成的一桌,则是在餐桌上谈论今天收治的两个病人。

“说真的,今天上午的时候,我真担心一个病人住院的都没有,那要我们这些护士干什么?”

“别说你们管理住院的,我们药房何尝不是一样?”

“我看你们不是烧着不少炉子吗?比我们只有两个人住院好多了。”

“帮忙熬药能挣几个钱,不到十炉,我都担心那点费用连药罐成本都挣不回来。”

“虽然我们医馆挣不到多少钱,但是我感觉周围的商户可挣了不少。”

对此,在场的人都深有同感。

先不说陈茵特意从县城招聘来的各地员工,虽然住宿有医馆负责,但是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和一些小东西,总是会在附近的商户购买。

这种现象自打医馆决定重建之后,住在周围的商户深有同感。

尤其是正对医馆的几家铺子,甚至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更换自家的经营项目,换上与医馆相关的,更加挣钱的行当?

对此,直接打着陪着医馆一起壮大的孙明颖管理的嘉乐酒店,知道后只会说你们的嗅觉太不敏锐。

这不?昨日医馆进行揭牌仪式。

今日她就趁热打铁,让自家酒店今天开业。

事情的发展不出她所料,刚开业,酒店的业务就蹭蹭上涨。

作为铜溪镇唯一一家能被外地远道而来求医的有点钱的家属看得过眼的酒店,与惠民堂直线距离不过五百米。

为了能让亲属更方便用药,不少人都选择了嘉乐酒店。

孙明颖坐在办公室里,看到手底下的人上报的数据时,再次肯定自己当初做出的选择。

虽然近一年她都没在爷爷跟前晃荡,但不意味着她不知道同辈的人私底下都是怎样说她的。

她相信,只要惠民堂继续在铜溪镇扎根,她的嘉乐酒店一定会跟着一起成长。

她——孙明颖这一次的投资一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镇上普遍的居民并不能说出类似于孙明颖这样的门道,但是对于镇上人流量的变化,她们的感知是最敏锐的。

不说惠民堂开业那天,镇上来的一群有权有势的庆贺队伍。

就说今天惠民堂时隔近一年,正式开始门诊,从昨天下午开始,就有不少车经过主街道。

不用问,光看司机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挣这份从县城往返铜溪镇的路费肯定挣了不少。

还有那些开宾馆、酒店,开餐馆的,都从特意前往惠民堂看病的人群身上挣了不少钱。

面对逐渐热闹的街道和密集的人流量,居民们恨不得这种变化多一点,身上的荷包才能厚一点。

他们心中的期待和孙明颖差不了多少,都是希望惠民堂长长久久地做下去,跟着喝汤。

若是有谁敢去惠民堂闹事,也要看看他们这些人同不同意?

铜溪镇的热闹在黑夜来临后渐渐终止。

陈茵她们也结束晚饭,从一楼的食堂转移到二楼的会议室,开始对今天柳梦溪和周雪问遇到的病例进行分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