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2 / 2)

加入书签

在宣读圣旨的人来之前,林知清就想过了,若他们想要实施计划,林家人就不能被限制自由。

林家人怎样才能不被限制自由,那当然是要满足如今皇室的需求。

皇室现在的需求是什么?是想将林家一锅端。

但林家其他人罪不至死,理由不充分,如若强行赐死,会留下话柄,影响社稷安稳。

那要怎么样才能林家其他人也达到被赐死的要求?那就是林家其他人也犯下大罪。

所以林知清才刻意并无任何防备地出门,同林十安一起观察路线,并且交谈“劫刑场”的事情。

她知道自己身后跟着皇室的眼线,刻意将“劫刑场”的消息传出去,是想要给皇室创造机会。

因为劫刑场便是大罪,如若林家人被抓到,那九族消消乐就没跑了。

这正中皇室下怀。

林知清拿准了皇室想尽快拔掉林家这根刺的心理,才刻意不加遮掩地熟悉路线。

一环扣一环,最后放出劫刑场的烟雾弹。

这是一场心理博弈,林知清成功了。

皇室果然上钩了。

第176章 犯罪心理学

他们想要抓住林家其他人的把柄,将林家一锅端,便只能促成林家“劫刑场”这件事。

而要促成这件事,肯定不能将林家人关起来。

这正是那道圣旨没有剥夺林家人自由的原因。

想要林家因为劫刑场而被定罪,就只能放他们自由,让他们去劫刑场。

这是皇室的目的。

而林知清的目的是,让皇室以为他们要劫刑场,给他们自由。

有了自由,她才能做接下来的事情。

因为万事总有意外,林知清原来怕皇室不上钩,提前准备了两套方案。

但如今,她的目的达到,自然不用选择更加麻烦的那套方案了。

在四叔被斩首之前,她有了自由,便能够以身入局,推动接下来的计划,做最后一搏了。

“哦~我懂了!”林泱泱拍了一下手:

“怪不得你让我们一定要在宣读圣旨后,做出万念俱灰、冷静的样子。”

“你是不是想让那些狗官以为我们已经哀莫大于心死了,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劫刑场上,所以才面无表情的?”

“聪明。”林知清打了个响指。

人总是会通过对其他人表情和状态上的主观判断,去猜测里面包含着的意思。

林知清所做的,便是提前利用心理暗示,在大理寺的官员心中种下了自己要劫刑场的事。

在特定的时机,只要林家人表情不对,那些官员便会通过这个心理暗示自己脑补,从而说服自己:

没错,他们之所以这么冷静,就是觉得劫刑场之后还有一丝生机。

所以,他们就是要劫刑场!

这个逻辑在那些人的脑海里形成了闭环,所以他们不愿意放过这个可以一口气将林家连根拔起的机会。

而当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时,林知清便成功了。

这就是心理学的巧妙之处。

比起刘邙依靠各种感官和物体来创造催眠的环境,林知清这种心理暗示的手段要更高明一些。

它的好处就在于,目标人物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他中了心理暗示。

因为事情的发展趋势是按照他自己脑海里的逻辑走的。

换句话来说,这跟自己催眠自己也没什么区别了。

林知清将这些东西向林泱泱仔细解释了一遍。

其他人也侧耳聆听,在这个过程当中,倒是明白了不少同鉴心学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