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0(2 / 2)

加入书签

陆淮目视前方,身姿挺拔:“大盛与大梁的关系百年来始终如一,但大盛依旧屹立不倒。”

“这离不开将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也离不开百姓们的托举,但接受百姓托举的并不是某个女子,而是如今站在朝堂上的我们。”

“如此说来,将所有担子压在那女子身上,是否太过苛刻了?”

他这话说得委婉,但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意思。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í?f?????ε?n?2??????⑤?????????则?为?屾?寨?站?点

大盛同大梁比邻而居,百年来始终争端不断,硝烟不停。

若是一个女子就能换取和平,为何还会缠斗数百年呢?

“小陆大人言之有理,太子殿下三思!”御史中丞缓缓跪下,态度一目了然。

林知清抿唇,看向高台上的太子。

见太子神色丝毫未变,她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起身。

陆南月见状,一把拉住了林知清的手,将其拉回座位:

“小清儿,我知你心中不忿,但这种时候我们是不能说话的。”

“倘若太子动怒,后果不堪设想。”

林知清轻轻推开陆南月的手:

“南月,若今日我不出声,改日我心中必定难安。”

话罢,她的眼神十分坚定,再次起身。

“太子殿下,既然皇上已经应允,方才出声的几位大人可同抗旨没什么两样。”大梁使臣率先开口,截断了林知清的话。

他的目光在女眷席面上扫视一圈,落在了林知清的脸上,转头继续开口道:

“尤其是长宁侯,他镇守边关多年,比谁都清楚将士们的不容易。”

“和亲,本就可以保两国边境和平,有何不可?”

太子殿下看着底下的几个人,缓缓开口道:“父皇口谕既在,孤听父皇之令。”

御史中丞王渊抬起头来,毫不客气地开口:“太子殿下……”

“王大人,若有异议,你可同父皇再议。”太子打断了他的话。

林知清的身体顿了顿。

话已至此,她心中已经明了,和亲一事板上钉钉,任何人再劝都不可能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五座城池,就这么轻易地便买下了一个女子的后半生。

林知清心中出现了一种名为“无力感”的情绪。

这在从前从未出现过。

她的呼吸略微有些急促。

“清妹妹,你还好吗?”林泱泱察觉不对,开口问。

林知清摇摇头,示意自己无事。

就在这个时候,方才出了殿外的平宁郡主也回来了。

她的脸同荣嫔一般,毫无血色。

但很快,大梁使臣的声音再度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太子殿下英明。”

太子的目光落在了阶下身着绯红官袍的老者身上:

“父皇思之再三,认为平宁郡主钟灵毓秀,才貌双全,若能为国和亲,实乃社稷之福。”

安平侯闻言,只觉脑中一阵轰鸣。

他猛地抬头,嘴唇翕动半晌,才勉强挤出声音:

“殿下,平宁自幼教养长大,恐,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平宁郡主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便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太子轻轻敲击着桌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孤知你不舍,但边境百姓流离多年,边境战士血洒疆场,若能以一女之嫁换天下太平,这难道不是安平侯府的荣光?”

他顿了顿,放缓语气:

“孤亦知此去艰险,待郡主远嫁,父皇会封其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