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8(1 / 2)

加入书签

在权贵中传开了。

长安有宵禁,百姓再闹,也不敢不顾律法,但权贵就不同了,律法束缚不了他们,虽不会在街道上游行嚎叫,但是每至天黑夜明,必能见那些权贵在自家院中唱唱跳跳,再后来已不满足于在自己家中,而是成群结队的像鬼魅般游走在闾巷内。

宵禁后有专门的卫戍队会当街巡逻,卫戍队最高的中尉大都是从皇帝身边的郎官挑出来担任的,这些郎官本就是权贵子弟,看见家中长辈游巷,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卫戍队原是从北军中分拨出来的,这些人和原先的北军本就熟悉,他们夜间巡逻,看见这些游街耳濡目染,渐渐的,也会迷信起行西王母筹,夜晚最常见到的情形就是街头流窜着许多衣着华贵的男男女女,人人手中持诏筹,披发赤足,形同魑魅魍魉,卫戍队巡逻不再是巡逻,而是与这些人混成一团。

长安的街头巷尾堪称群魔乱舞。

直到这风气蜿蜒至军中。

彼时军情紧急,魏琨的大军分三路攻长安,梁献卓召集长安所有兵将,欲分派几路人马出长安迎敌。

梁献卓亲自入军中巡视,发现北军中的那些士兵大都提不起精气神,甚至连领兵的都尉都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几乎是士气全无。

梁献卓回宫以后发了怒,责令他提拔的将领务必在一个月以内整肃军容军纪,全力迎敌。

隔日早朝,有大臣上奏疏,长安危急,恳请梁献卓调五原郡张元固和凉州牧杨寿回长安御敌,梁献卓提拔的新将才刚从中原吃了败仗回来,不足以和魏琨抗衡,如今朝堂中唯有这两人还可以抵挡的住魏琨进攻。

然而梁献卓驳了大臣的奏疏。

致使群臣叹息梁献卓刚愎自用,愈加对之后的战局感到悲观。

他们不知道的是,梁献卓早在收到军情以后,就发密令给了张元固和杨寿,但都石沉大海。

这两人是打算装死到底,绝不参与长安的战事。

如果是在一年以前,他还能够下诏令,动用长安的军队去收复五原郡和凉州,将张元固和杨寿捉回长安,以叛贼的身份论处。 w?a?n?g?址?f?a?布?页???f?μ???ě?n???????????????????

可现在,他已经不行了,长安的士兵不可以再分派出去打这两地,他们要集中到一起,替他对抗魏琨。

所以宁愿被朝臣以为他是刚愎自用,也不能让他们知晓,杨寿和张元固不再听从皇帝的命令。

这虚伪的表象,他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下朝后,他依然回了天禄阁,徐节跟在他身后,小心服侍他躺下,他两指摁着眉心,头又开始疼起来。

徐节嗫嚅着问要不要叫侍医。

梁献卓忽问他,“你觉得这些年朕有没有做错?”

徐节不知要如何回答他,怕说真话会惹他大怒,寻思要说假话哄住他。

梁献卓抬手摆了摆。

徐节只得不说了,其实他想问问梁献卓,是否后悔过,可他又想,现下问后不后悔又有什么意义,事到如今,后悔只会徒添烦恼,不若一条路走到黑。

徐节悄悄退走,梁献卓也闭目睡去。

睡梦里都是淅淅沥沥的雪雨,他踉跄着在雪地里走了一路,一直走到摘星楼前,仰起头,漫天雪花扑到他脸上,他睁着眼睛往楼台,不再有红衣女娘跳下去,雪地里也没有凄厉的血迹尸首。

地上有一串串的脚印,他一眼就看出是伏嫽的脚留下的,他寻着脚印来到墙头,伏嫽坐在上面,笑盈盈的跳进魏琨怀抱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