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0(2 / 2)

加入书签

*

重新回到议事大殿中,众人已经安静下来,见到钟情去而复返,纷纷投来希冀的目光。

即使钟情戴着帷帽,那些灼热的视线依然穿透纱幔,让他微微不自在地别过视线。

片刻死寂后,他开口道:“此为生死存亡关头,还请诸位听我一言。”

“我曾在勘察晓城地形时,发现两条下山的小道,或许是前朝就被用来做城中人的逃生密道。只是因为许久无人涉足,所以荒草丛生,不被城中现在的百姓启用。”

“我已经差人前去开路,还请诸位替我通报百姓,若他们愿跟主公一同离去,元家军必定拼死护送,生死不弃。若他们想要留下,便请在我等撤军之后,再开城投降。”

众人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惊道:“军师!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究竟是什么人,能让军师也束手无策?”

“难道、难道是……”

众臣心中有了一个猜测,却因为惊慌说不出口。

钟情平淡地替他们补道:“是摄政王。”

殿下一片哗然,元昉抬手一压。

他起身,凛然道:“如军师所言,即刻前去告知百姓今日之事!你等若有想要投降者,也可随百姓一同留下!”

他视线慢慢看过殿中每一个人,单膝跪下,低头抱拳。

“元昉征战数年,蒙诸位不弃,屡败屡战。无论今日诸位做出何等抉择,只需从心,元昉绝无怨言。”

他的视线最后落到钟情身上,“军师也是一样。”

钟情撩开一半纱幔,朝他轻轻一笑。

“我自与主公,死生同袍。”

第82章

军令一处,全城瞬间陷入恐慌之中。

晓城地势奇崛,三面环山,只有城门口才是通往山脚最便利的道路。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开辟新的路线,只是那些强行发掘出来的道路根本就不能算作路,而是走投无路之下九死一生的无奈之选。

城中百姓世代住在城中,对此再了解不过,可在听到军令后,却有足足三分之二都愿意跟着元家军涉险。

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因为年纪老迈腿脚不便,也因为故土难离,只能含泪忍悲留下,赌即将攻进城中的敌军大将的良心。

离去那日,长街上飘满百姓的悲哭声,穿透层层院墙,连太守府的最深处都能听得分明。

元昉正在拭剑。

听到门外传来的哭声,他手里的动作越来越慢,最后彻底停下,连布巾从手中滑落也没注意到。

他怔怔看着剑身上反射的自己的眼睛,突然问道:

“子弗,我是否徒有匡世济民之志,实际并没有半分与此志向匹配的才能?”

钟情翻看密令的手一顿。

“主公为何会这样想?”

元昉低头回道:“我本欲保护他们,却一次又一次害了他们。”

“与主公无关。是因为摄政王刻意针对。”

“我逃难路上,旁人劝我投降时,总会说摄政王是天命所归。我那时总是嗤之以鼻,不相信这世间有什么天命的存在。但现在看来,似乎果真连老天都一次次帮着摄政王。”

他俯身去捡那块布巾,却因心不在焉,捡了两次才捡起来,随后自嘲一笑。

“子弗比我聪明,知天时,懂地利,通人心。不知子弗可能告诉我,这世上真有天命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