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章 星辰3c超薄磁吸充电宝(2 / 2)

加入书签

「嗯,不要有太大压力,外观设计什麽的,咱们随便对标一下苹果就行,重点是要尽量做到最薄,我相信大家的创新能力。「

随口的一番话。

已经有人在汗流浃背了。

随随便便对标下苹果?

还得做到最薄?

这听起来可一点都不简单随意!!

当然。

许易是很相信自家团队的能力,弄出个超高集成度的充电宝,设计上再多打磨打磨,实现他所说的功能问题不大。

技术上肯定是没难点。

至于外观和设计上,怎麽做到简约又高级,又要超薄和极致减重。

那就比较考验功底了。

没办法,只能苦一苦设计了!

开完高层研发会议。

第二天。

许易如约见到了这位来自高通的自动驾驶业务负责人。

地点就在星辰科技大楼的接待室。

吴新宙自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后便赴美留学,毕业后参与通信创业公司FIarion,其后被高通收购,从此进入全球通信巨头,离职前负责高通自动驾驶业务也有4年之久。

且还参与了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案规划。

恩智浦这家公司,算是全球汽车半导体的顶流。

高通想要进军造车界,想从「移动晶片厂商」向「自动驾驶供应商」的转型,就需要快速打通底层的控制丶通信丶安全晶片,刚好恩智浦作为能提供ADAS完整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恰恰是高通需要的。

不过。

从去年10月开始,高通大张旗鼓宣布要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之后又加码到440亿美元,且向全球9个反垄断机构提交审核申请。

然后就给卡住了。

没错。

华夏反垄断机构直接把此案驳回了。

不带一点犹豫的那种。

华夏这边反垄断机构的审查周期是六个月。

但也有业内传闻,此前四个月,高通已经接连两次向华夏商务部提出申请。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不可能成功。

开玩笑。

这要是给收购要是成功了,高通能垄断60%的晶片以及车规半导体细分市场。

那其他人还玩不玩了?

本土的花为丶中芯国际,包括本土半导体产业都得遭殃。

这种情况,对于吴新宙这个高通自动驾驶负责人也很尴尬。

不能快速打通整车底层方案,那高通自动驾驶部门前期的积累形同虚设,就算有人才也没发挥空间,他待在高通更没发展了,业绩回报和上升空间都得不到保证。

而业界搞自动驾驶路线供应的也不止一家,英伟达丶谷歌丶包括特斯拉这个整车制造企业,都有意将自动驾驶作为下一个十年核心目标发展。

收购不了恩智浦,也就意味着高通接下来可就没牌打了,弯道超车就成了一句玩笑。

不过。

也就在近半年,吴新宙注意到了华夏这边新能源车的蓬勃发展。

从数据来看,近两年华夏的新能源车增长率极为惊人,且特斯拉入华的消息基本已经敲定了。

再加上政策与能源因素,几乎可以确定是下一个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与智驾舞台。

华夏这边的半导体和晶片虽然跟不上国际顶尖,却是个天然的试验场。

如果能跑起量,对算法的叠代验证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毕竞自动驾驶前期需要的数据量和场景,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点智驾方案供应商反而难以和畅销的整车制造商相比。

大不了可以先在华夏车企验证算法和方案,后期依然有广阔的选择。

总之肯定比待在高通强。

根据他的想法,发展到后期,智驾必然是和专属智驾晶片分不开的。

也即是大算法与高算力晶片绑定的模式。

现在华夏虽然没有晶片制造能力,但对前中期外采购来验证同样是可以的。

从两人见面到相互了解,其实也就短短几句话的功夫。

吴新宙在这之前已经详细调查过星辰汽车,而星辰这边也详细分析了吴新宙。

星辰需要一个快速带动自动驾驶业务团队的人,吴新宙则需要一个发挥的舞台。

目光相视,双方的意图都很明了。

「吴博士,你如果愿意回国,星辰汽车绝对是你的第一选择,在国内没人比我们公司更重视研发和智驾,且我们还有足够的销量支撑,支持算法的快速验证与叠代。」

许易淡淡一笑,开门见山的道。

就像之前所说的,顶级智驾人才很贵,但这个贵不光是体现在年薪和待遇上。

而是能烧钱供得起一整个智驾团队的车企,其实也没几家。

「之前我和鹏的负责人见过一面,对的态度很亲切,回国发展同样也是我的愿景之一—」

吴新宙想了想。

「但见了星辰之后,我发现这里才是最适合我留下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