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1 / 2)

加入书签

,“哀家也不占你的便宜,回头给你些好东西,可不能让你亏了。”

齐布琛做出一副财迷样:“这买卖好,回头孙媳养出来新的都送您那儿去,必须得把您的好东西捞光才行。”

太后哈哈笑:“你怎么也跟宜妃学起来了,她天天惦记哀家那点家底儿还不够,又来个你。”

太后顿了顿又道:“不过你还是要比她好些,你好歹还拿东西来骗,她纯粹就是空手套白狼!”

“那看来孙媳回头还得跟宜额娘多取取经才是。”齐布琛俏皮的道。

太后乐道:“哀家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哇。”

婆孙两个说说笑笑,康熙跟胤禛就跟在一边听着,也不说话。

带着太后将大一点的花房都看了一遍后,齐布琛估摸着老人家的体力,提议带太后去歇息一下。

太后同意了,却不让康熙陪着:“皇帝难得出来,多转转,活动活动身子骨儿。”

康熙答应了,齐布琛就自己陪着太后去歇息,留下胤禛伺候康熙。

女眷走后,康熙环视着这个小庄子,突然出声问道:“这里就只育花?”

胤禛顿了顿,垂头回道:“还种了一些作物。”

“在哪儿。”康熙语气淡淡的,“都有什么?”

胤禛便上前引路:“主要是一些西洋的作物,红薯、土豆、玉米、辣椒、包心菜、番茄、西葫芦、生菜,红薯、土豆、玉米如今在民间已经广泛种植,后面的那几样是最近两年才从洋人那里搜集到的,名字是乌拉那拉氏根据西洋名起的,已经试种过,但品相不太好,还在试着选育。”

“为何想着种这些东西。”康熙问。

胤禛顿了顿,最终选择实话实说:“乌拉那拉氏…使人搜罗了许多西洋的菜肴,想尝一尝味道是否如书中所述那样…美味,这些东西不能运来成品,她便想着自己种植。”

“至于红薯、土豆、玉米,她尝试做成食物后,觉得没有书中描写的美味,认为可能是地域原因让这些作物长的不如原产地好,便想试着培育,看能不能让它们的品相提升。”

康熙:“成果如何?”

胤禛:“别的都没什么变化,玉米经过两次选育后,口感好了不少。”

父子两个如同视察的领导和下级,将齐布琛种的那些作物看了一遍,看到玉米时,胤禛还当场掰了个穗子,剥开给康熙看:“玉米仁的颗粒大了不少,口感也更甘甜。”

“去做两个。”康熙一点不客气。

胤禛嘱咐立刻就要去办差的谷太监:“这个只拿清水煮熟,味道最鲜。”又向康熙解释为什么没进上,“种子太少,当初收获后只煮了一个尝味道。”

康熙不可置否,回头去找太后:“都是她安排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ǐ????????ě?n?2?????????.????ō???则?为????寨?站?点

“儿臣关注的较少。”胤禛道。

找到太后,谷太监也送来了煮好的玉米粒,齐布琛没想到他们居然去看这些东西了,心里有些忐忑。

当初想得太简单,只想着怎么提高红薯土豆的产量,后来对政治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提升粮食产量会是多大的功劳、又有可能带来怎样的后续影响后,她就紧急更该了计划,将培育花卉放到明面上来,一方面是掩人耳目,另一方面也能积累杂交、育种、培优的经验,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对红薯土豆发起总攻。

这些都没有告诉胤禛,也不知道胤禛是怎么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