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9(1 / 2)

加入书签

打哈哈将来人糊弄走,徐元梦在书房坐到半夜,思索该怎么破这个局。

还没等他想出办法来,康熙就在某日朝议上,将这事拿了出来,命众人讨论。

这怎么讨论?这份名单上,打头的就是皇上的亲子,不说皇上对他的儿子有几分父子之情,只说时到如今,夺嫡之争日显,这朝堂上,不管明里暗里,没牵扯进去的可谓少之又少,你说一个,就得牵扯所有人,怎么说?

基于这种想法,除了几个御史跳得高外,众大臣基本都是不痛不痒、含糊不清的态度。

眼看这事就要以不了了之作为结尾,几个御史纵是不甘也无法,康熙却突然开口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九卿共议,拿出个章程来。”

此话刚落,大臣们皆面面相觑,九卿共议?皇上当真不是说错了?九卿啊,那可是九卿,这个国家除了皇帝外最顶层的一群人,能让他们共同关注的,哪一件不是事关朝廷民生的大事。

勘合?勘合算个什么东西?

康熙却不管众人疑虑,直接起身道:“退朝。”

由于康熙的态度,这一件本该被匆匆略过的小事,霎时间聚集了所有人关注的目光,九卿也不得不聚集起来,共议‘大事’。

户部尚书清了清嗓子,率先打开话题:“诸位,怎么说?”如今西部战事正紧,他忙着筹备粮草还来不及,可没时间浪费在这莫名其妙的事情上。

工部尚书左右看看,点了徐元梦的名:“徐大人,都察院这边的意思是?”

徐元梦僵着脸,还得给下属兜底:“按规矩便是。”

这却是废话,按规矩,什么规矩?皇上的规矩,朝廷的规矩,还是你都察院的规矩?

大理寺卿心中腹诽,目光扫过两位兵部尚书,心中一动,开口道:“范大人以为呢?”

城门进出之事一直是兵部管辖,问兵部尚书也没错,但兵部两位尚书都在,你偏偏点我范时崇的名字是为什么?

范时崇撇了大理寺卿一眼,在心中记下一笔,开口道:“按制定罚,前朝规定无有勘合或勘合不符者,徒两月,本朝沿袭。”

“呵呵,范大人说笑了,不至于。”大理寺卿讪讪道,让那帮王公贝勒去坐两月牢?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范时崇话说的硬,倒叫一杆子重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商讨了。

枯坐片刻,吏部尚书发话:“此事皇上没说何时要,不急于这一时,本官衙门还有要紧事,不如今日大家先散了,各自回去想想,明日再说。”

其余人皆是附和,回去想想是假,打探消息是真,摸不准皇上的脉,这事谁敢轻易定论?

半日过去,各方基本都得到消息,大会小会开不断,均在猜测皇上究竟是何意。

胤禩府上也不例外,除了胤禟胤祯之外,他还叫来了何焯和几位幕僚。

经过一番讨论后,有位幕僚就提出:“会不会,皇上是想重提禁海之事?”

胤禟闻听此言,一改之前的游离在外,眉头微皱:“怎么说?”这些人里头,就他生意做得大,也只有他,抄齐布琛的作业,做起了海贸生意,如今,海贸收入在他的收入里可是占了大头。

幕僚道:“这些年虽依旧有洋人被授官,但都是无关紧要之职,像南怀仁那样的再没有了。而且皇上这几年也格外关注海军之事,前些时候,皇上又下旨禁了天主教堂,雍亲王府最初被弹劾的那些人,也都是在做海贸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