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8(1 / 2)

加入书签

人坐到桌前,将削好了的红苕切成小块。

装满了三个箩篼后,张秀香说道:“大嫂,你和春燕在这切红苕,我和秋月力气大,我们去推磨。”

赵慧芳笑道:“这么多红苕,磨浆滤浆都费力气,今年全靠我们自己来,悠着点哈!”

“嗯嗯!”

两人抬着红苕去了后院石磨前,开始磨浆,边磨边往磨心里加水。红苕浆磨得越细越好,才能使红苕的淀粉颗粒充分释出,提高出粉率。

杨春燕两人将今天需要磨浆的红苕,全部切好送去后院,又把磨好了的红苕浆抬到前院。

两人搬了木梯出来,将吊布挂在阶檐上的横梁上面,在吊布下面放一口洗澡桶一样大的木桶,往红苕浆里加水将它稀释后才开始过滤,这样才能使渣滓和淀粉分离出来。

赵慧芳握住吊布上的手柄,不停的来回摆动,杨春燕一边往吊布里添加红苕浆,还要不时用木棒搅拌一下,使红苕淀粉能快速漏出。

过滤完几桶红苕浆,木桶就装满了,杨春燕忙把里面的苕浆舀进桶里再倒大水缸里。

她揉着酸痛的手膀子,想着难怪以后的人即使有磨浆机,也不愿自己动手做手工粉条,正是因为做手工粉条太累,她们四个就磨浆滤浆,也要两天才能干完。

张秀香和李秋月挑着最后两担红苕浆过来,“春燕,第一遍滤完了么?”

“还有一桶就滤完。”

做粉条,红苕浆得过滤两遍,滤好的浆液静置沉淀后,舀干上面沉淀出来的清水,还有淀粉表面的油粉,下层的淀粉取出后滤干,掰成小块晒干了才开始制芡糊,做粉条。

做粉条,周怀荣和周怀军做的最好,杨春燕妯娌几个只需把淀粉做好,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到时候只需帮忙打打下手。

网?址?F?a?b?u?页?ⅰ????????è?n???????②???????????

她记得做粉条的时候,先把淀粉用温开水调成面糊,然后逐渐往里面添加淀粉揉粉,揉好了的粉团不能粘手才开始漏粉。

做粉条好的火候也是特别重要,烧火工也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周母在做。

锅里的水沸腾后,将粉团放入铁质的漏瓢里用力的挤压,打击。

漏粉的时候,火力不能太大;太大锅里的粉条熟的太快,也不能太小,太小粉条容易黏糊结团。

粉条从铁瓢的小洞眼里慢慢漏出,粉条下得太快,发生断条现象,表示粉团太稀,得掺干淀粉再揉,使粉团韧性适中;如下条困难或速度太慢,粗细又不匀,表明粉浆太干,应再加些湿淀粉……

粉条进入沸水锅后煮熟后,捞入灶台边装有凉水的大木桶里降温,再用剪刀剪成合适的长度,放入大木盆里,再次用冷水降温。

将粉条在盆里不断摆动,直至松散为止,然后整理成束穿到竹杆上晾晒。

第278章 279:下地基

一晃就到了二十二这天,这天是阴阳先生根据周家全家人的八字来选的日子。

这个日子适合房子的坐向、还不会冲克家人,是个百无禁忌、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周母准备了香烛纸钱、供品,白米,四只毛色鲜亮的大公鸡,还有四封鞭炮,在选定时辰前,由老爷子带队,一家老小全都到了新房基前。

房基后面的空地上搭了两个草棚,一个里面装着周怀安昨天开着拖拉机跑了几趟水泥厂,才拉回来的水泥,还有些工具,一个是晚上守夜时住的。

地基昨天就平整好了,拉过来的砖头、青石条、还有石块堆成了山,就等着今天动土下基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