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8(1 / 2)

加入书签

,里边的东西都没有得到验证。

这也是嬴政为什么没有选择《吕氏春秋》的原因。

毕竟已经有一本成功且经过反复验证的商鞅之法摆在眼前。

如果一统六国后嬴政能以《吕氏春秋》里的建议治理秦国……

唉,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攻守易型,却不能随机应变,如何长久?

不过这些就不用跟秦淮书说了,楚易安怕秦淮书问她《吕氏春秋》具体写了什么,她真不知道。

《吕氏春秋》在秦国没有得用,到了汉代却被重视起来,吕不韦在天有灵也可以闭眼了。

毕竟这书还影响着几千年后的世界呢,如何不算成功?

秦淮书一看她那眼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有些无奈,他不会问的。

书里其实有提到一些,大多跟现如今的治国之法很是相像,不必想都知道,吕氏春秋应该是如今这治国之策最开始的版本了。

初版尽管有不足的地方,却已经能展现吕不韦的智慧。

这样一个人就这么死了确实可惜,但他跟赵姬私通,赵姬还是嬴政的生母,要说嬴政一点芥蒂都没有也不可能。

只是吕不韦的死嬴政也没有想到,确实可惜了。

不过要说冤不冤?

那倒是不冤。

只是他的死还是给嬴政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吕不韦一死,很多人前来奔丧,山东六国浑水摸鱼。

到处散布流言:嬴政杀了假父,杀了两个弟弟,囚禁生母,又逼杀仲父,残暴薄情,亘古罕见。

然后把吕不韦的尸体悄悄抬走埋了。

嬴政虽然愤怒,却也只能重新隆重安葬吕不韦。

楚易安停顿片刻,拍着秦淮书的肩膀语重心长,痛心疾首的道:“崽儿啊,你记住,流言这个东西,真能害死人。”

“以后谁要是传你的流言,传秦家的流言,你可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听见啊,给我弄死他。”

“嬴政就是因为那些流言,几千年被钉在暴君的耻辱柱上。”

“连我们考试答题的时候,都必须写他是个人人诛之的暴君,唉。”

“可你看那两个弟弟,不该死吗?赵姬不该囚禁吗?嫪毐不该死吗?”

“他还是太心慈手软了一点,要我是他,赵姬也得给我死!他都这么仁慈了还是被称为暴君,这合理吗?”

“唉,我心好痛。”

秦淮书:……

秦淮书嘴角抽了抽,赵姬不管怎么说都是嬴政的母亲,森严的礼法摆在那里。

不管她做了什么,你若是对她不敬,不孝,那便是你的错。

你若还敢杀了她,背上弑母罪名的天子会被天下人唾弃,被所有人不齿。

还会被其他国家以此为借口讨伐。

百姓不会听你的话,官员也会以此为借口给你惹一堆麻烦,还要你来收拾烂摊子。

就算生气把那些不听话的人都砍了,这也只会不断加深你暴虐嗜杀的形象。

所以哪怕跟父母有天大的仇怨,也不会有人轻易做出弑父杀母这种事来。

这为天道不容,为世俗不容。

若真做了,才是真的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