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2 / 2)
可唯独没有扶苏这般怕这怕那,胆小怯懦,只会奉君命行事的人,一个都没有。
当真是被儒家君父之命的观念教坏了脑子。
他畏惧父亲的威严,加之政治环境影响,不敢轻举妄动。
在扶苏还在优柔寡断,蒙恬还在怀疑之际,赵高已经联合李斯修改遗诏,拥立少皇子胡亥为帝。
没过多久,皇帝特使到来,下发一道诏令。
扶苏为人子,不孝,赐剑以自裁。
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安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蒙恬不信嬴政会下这样的诏令,要面见嬴政陈情,扶苏却心如死灰,只道不争。
及至此时,嬴政去世的消息仍未传到九原。
蒙恬上书,复请诏命。
这便是蒙恬,做事稳妥第一,最是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要各方兼顾。
扶苏明显是脑子被教坏的,蒙恬也不够果断,这两人凑在一起,似乎也注定了大事发生后会是怎样的结局。
蒙恬信嬴政不可能杀驻守边境的有功大臣,自始皇即位以来,他未曾杀过一个有功之臣。
哪怕忌惮王翦,哪怕吕不韦祸乱宫闱,引发嫪毐之乱……
蒙恬尚且信嬴政,可扶苏却不信自己的父亲,何其可悲?
这位深得嬴政重视的大秦长公子,就这么自尽了。
楚易安停了下来,心情真的很复杂。
后世人总为扶苏惋惜,痛恨胡亥赵高李斯等人不当人,断送了大秦江山。
可在楚易安看来,扶苏是真的很无能。
很多写历史小说的人总在假设,若是扶苏即位,秦国会如何如何。
万里江山,千秋万代。
可在楚易安看来,即便扶苏即位,他也是个废物。
他解决不了秦国的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
在兼并六国之前,秦国的君王每一任都各有其优秀的地方。
可兼并六国之后,这个阶层就已经腐朽堕落了。
贵族阶层的腐朽注定了秦帝国的灭亡,这是扶苏无法改变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就能明白,明朝朱元璋去世,太子朱标也死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棣立马就不愿意了,在北京举兵,你敢削藩,我就敢打你。
可扶苏敢吗?
他不敢,蒙恬那三十万大军愣是被他当成了摆设。
一个皇帝没有血性,没有野心,没有比别人更长远的眼光,即便身居帝位又能如何?
尤其是现如今的秦国,六国余孽亡秦之心不死,到处搞事。
温和顺从是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强势镇压。
一个身边就有三十万大军的人,帝国长公子,接到一封莫名其妙的诏书就选择自尽,这样的人到底是谁会对他有所期待?
反正楚易安没有。
他辜负了嬴政对他的期待。
扶苏即位不即位,都不影响秦国的灭亡,时间问题而已。
除非下一代里能再出一个能扛大旗的人,就算比不上嬴政也不能差太远。
不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