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6(1 / 2)

加入书签

被人用刀指着,否则他绝不会让灾民进城。

可是现在问题来了,迁民是大事,四皇子还没到,他就让百姓迁徙,四皇子知道后会怎么想?

钱知州继续转圈圈。

萧真和赵时晴已经等不及了,水患的传言已经从城里传到了城外。

小王庄。

一名挑着担子的货郎正在向一群婶子大娘们道歉:“你们能多买就买一些,以后可能要有好长一阵子,我都不会来了。”

婶子大娘:“为啥不来?你不是已经成亲了吗,莫非是你媳妇要生娃了,生娃的是你媳妇,难道你要陪着媳妇一起坐月子?”

货郎:“不瞒你们说,我媳妇确实大了肚子,不过我不是要陪她坐月子,而是陪着她去高平,你们还不知道吧,童州水患,四皇子已经带着工部的官员在来的路上了,到时候不但童州要淹,就连白县余州也要变成一片汪洋,这个时候不走,还等什么,唉,你们也走吧,高平那里已经贴出告示,只要是拿着路引的良民,都能在高平落籍,而且那边有的是荒地,谁开了就算谁的,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要回家收拾收拾,明天就要启程了。”

货郎说走就走,顾不上只卖了不多的担子,他只要在村子里说上一番话,就能白得一两银子,今天他已经走了三个村子,这就是三两银子,以前他走街串巷一个月,走烂几双鞋也赚不到三两银子。

另一个村子里,村口的大槐树下,老头老太们望着货郎远去的脚步,正在商量着要不要也去高平。

“谁爱去谁去,我反正不去,我家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祖坟也在这里,我还有十亩地,这村里除了老财主,就属我家田地最多,我死也要死在自家田地里。”

“你这老不死,是没带着耳朵出来吗?刚刚那货郎都说了,被洪水泡过的田地,不养上十年八载根本长不出庄稼,你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死了也就死了,也要为后代子孙想一想,长不出庄稼怎么办?你忍心看着你的大孙子活活饿死吗?”

“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我活了几十岁,什么没见过?”

“我呸,你见过发洪水吗?我听我爷说了,他们当年就是因为老家发洪水才逃到这里来的,如果老家能待,为啥离乡背井来这里?”

这时村长走了过来:“大家都不要吵了,明天让我家老大到城里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城里。

这两天来了很多打听消息的,都是附近村子里的。

皇子来童州治水是真的。

童州水患也是真的。

甚至还有人说起早些日子,有人挖出石像的事。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ū???€?n??????Ⅱ????.???????则?为?山?寨?佔?点

“你们知道吗?那石像上刻了字的,上面写着某年某月童州水患,百里汪洋,十室九空。”

......

大槐树村是第一个逃难的村子,因为村长的儿子在城里打听到了消息,回来当天,村长便召集了全村人,大家一致同意一起逃难。

男女老少抢收粮食,能带走的全都带走,无论这传言是真是假,他们都要选择相信,大不了就是出去避一避,田地留在这里也跑不了,若是真的发洪水也就罢了,若是没事,他们还能再回来,至少,人还在,家当也在。

大槐树村的媳妇们,临走之前都给娘家送了信,于是其他村子也有人跟着一起走,有岳家跟着女儿女婿走的,也有出嫁的女儿女婿跟着娘家走的,有的村子心齐,看到有人走了,也跟着走,有走的,当然也有不走的,有的是觉得没啥大不了,还有的是自作聪明,觉得自己是个大明白。

童州通往高平的官道上,时不时就能看到拖家带口逃难的灾民,有的是一个村子一起走,也有是同姓同宗族一起走,有些独姓的,不想落单,便跟在大部队后面,这样如果路上遇到情况,也能有照应。

他们全都听说了,那高平出名的土匪多,不过最近这些年好些了,没听说有劫道的,不过人离乡贱,谁知道那里的人会不会欺生,人多在一起,总归会好一些。

小石村地方偏僻,距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几十里,一年到头也没有货郎会来这里,今年破天荒来了货郎,只不过货郎带来的却是坏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