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2 / 2)
奥利维娅看他们太紧张,就改口玩笑,叫他们研究研究烧玻璃瓶子。
玻璃这东西是熔融成型的,需要比烧陶瓷更高的温度,但工艺要简单许多,没那么复杂。
玻璃器目前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器皿的价格比陶器贵,但如果不是精品,价格低于银器和金器。
即便是能烧出来,也引起不了什么轰动。
目前北方烧玻璃的技术不如南方,南方都已经能烧出明度高且带颜色花纹的玻璃了,北方大陆还只能烧绿油油的浑玻璃。
可就这样的浑浊玻璃瓶,对普通人来说,价格也不便宜,最多用来装昂贵调料,用来当油壶都太奢侈了。
无论南北,都没人能烧出后世那种整块的透明大玻璃,最多只能烧出小玻璃片,还不一定无暇。
在修道院的主殿里,一扇拱形窗户,就需要十几片小玻璃在铁丝框里拼凑,一扇窗的价格也高达两个金币。
营造三人组对于夫人随口的玩笑并不当玩笑,存下了心。
他们三人当即吩陶器窑的工坊主老杜克,要求他继续量产之前那种工序更简单,窑炉温度更低的白釉陶。
老杜克一点也不敢违拗。
大老板搁置了二老板的创新,他这个小组长只盼着自己不被波及。
老杜克没什么野心,继续烧白釉陶就已经很赚了。
不过,既然来到了工坊区,奥利维娅也不想早早回去。
“把工坊的账本拿来我瞧一瞧。”
闻言,老杜克就去屋里找出来薄薄的一册羊皮纸,这能记录到羊皮纸上的数据,都是整理过后的,由于审核严格,没有水分。
奥利维娅能直观的看到,这个月一共出库了多少件货。
自打低温白釉陶开始大量出货之后,现在每件陶器的利润就已经很可观了。
账本上写着,上一周出货了四十只白釉陶双耳罐,四十只白釉陶高颈瓶,四十只白釉陶碗。
就拿双耳罐来说,工坊主得到的加工价格是一可里一只。
但给莱蒂伦那里的批发价是三可里。
光是双耳罐这一项,奥利维娅到手的利润就是八十可里。
分给营造三人组各一成的利润,她拿到手的净利润是六十可里。
也就是六个银币。
算上另外几项,每周就能赚快一两个金币,一个月就是十来个金币。
这数字,在同等体量的陶器工坊里面,已经是很赚钱了。
过后,她又开始挨家挨户视察工作。
出了陶器工坊,前面就是制革工坊。
那里也是一个木栅栏围起来的院落,里面搭了几架木亭,还有晾晒区,有揉革区,还有制革的地方。
奥利维娅带人一进院子,就能看见院子里的揉革区,有两个妇人在操作凸型轮的手摇锤。
这锤子可比当初伊森在厨房里搓出来的要大不少倍。
一个妇人负责摇锤,另一个妇人把皮料翻面。
再往亭子里走,里面晒着几架羊皮和牛皮,还有驴皮和鹿皮,大部分是在附近村子或镇上收购的,少部分是士兵们在外面练箭打猎的猎物皮。
这些皮革目前的工序需要通风,又不能暴晒,就只能放亭子里。
再往屋里走,这里是制革的地方,两个穿着简朴的干巴老头正拿着柔软的皮料,往上面打孔。
这工坊归亚当一个人管,他走上前,向奥利维娅展示他设计的牛皮马甲。
这款皮马甲可以穿在链甲里面,在寒冬腊月,防水又保温。
奥利维娅让亚当管制革,是为了发挥他的个人技能「刀刃克星」
亚当直接管理的工坊,每天他都会来质检,偶尔做做新产品的设计工作,这种程度的参与,就已经可以让皮具带上buf
↑返回顶部↑